《耶路撒冷》根据真人真事改编。2008年在柏林电影节上首映,取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了很高的票房成绩。豆瓣7.8分,简直是东西中南方认可的好电影啊!
mao说过,要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这句话放在本片再也合适不过了。
一开始的主角人物洛基·库尼恩的旁白,就震了我一下,决定看下去。旁白的大意是:“我只相信两个人,卡尔·马克思和奥科普。”接着旁白引用的话是,奥科普:“既然要偷,就偷大的”;马克思:“所有的资产都是偷窃”。我没有去查这些旁白的内容对不对或翻译得对不对,我想应该是不准确的。但作为电影的内容,有点意思。
电影是以洛基被警方逮捕开场的,倒叙。然后从他的中学时代开始,收到大学录取书,没有钱上,家里穷,人口多。小子想得很多,如信奉“有金钱才能谈梦想”,还是引用那个奥科普的话。梦想是开着宝马7停放在自己的沙漠别墅旁,于是努力赚钱。可是赚钱大不易,于是被一个小抢劫团体引诱,干过几单抢劫汽车的勾当。终有觉悟,金盆洗手不干了,跑到约翰尼斯堡开了十年出租车。本来平静,但出租车被别人抢了,又想:奥科普认为“听从你内心的欲望!”于是开始找枪和手下,成立一家叫“休布罗人民房屋信托基金”的公司,理想是改善这个黑人贫民窟的居住环境,还有更高的目标是消灭毒品、妓女和其他不良现象。办法是通过合法地办公司经营房产租赁,用有限度的暴力来侵损白人富人的房产使用权,以及黑社会性质的物业管理,过程就不说了,发了大财,还特别有象征意义的是:抛弃了黑人女朋友,交上了白人女朋友。
影片的结尾,他逃出后,开着雪白的宾士跑车,载着一车子的现金,站在闪着灿烂阳光的海滨,想,如果那个白人女子跟着他来这里,可以用100万或600万买这里的别墅。这可是他在乡下年轻时的梦想。那个女人会不会跟他,以及买没买沙漠别墅,不管它了。惊叹的是,对故事的结果,最后影片还是通过旁白:“在建立社会秩序之前,遍地良机,就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物竞天择。”
有意思的地方是本片的拍摄过程中,始终有20个持枪保安维持秩序。果然现实比电影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