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得是那种,情节轻松、节奏欢快,美好大团圆结局的喜剧电影。
再喝点小酒,伴点零食,在笑与泪中,沉沉睡去。
简直太满足。
所以今天,心情很好的香玉,想给大家分享这样一部「周五夜电影」——
《最后的假期》
last holiday
好莱坞盛产轻喜剧。
《触不可及》、《遗愿清单》、《幸福终点站》、《朱莉与朱莉娅》、《涉外大饭店》……
一大批叫好又叫座,欢乐又感动,暖心又正能量的好片,治愈过无数心情低落的观众。
而今天推荐的这部经典老片《最后的假期》,正是一部这样的电影。
豆瓣评分8.1,可惜看过的人还寥寥无几。
女主角公乔治亚,是一个在百货公司上班的普通女销售。
她和绝大多数的我们一样,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愁着普普通通的烦恼。
天天吃着减肥餐却还是瘦不下来;
去超市购物总要算尽了优惠券最大折扣;
看到诱人美食,看一眼热量表,再看一眼小肚腩,就只能选择默默放下;
以及,明明有心仪的男生却爱在心头口难开,连自自然然和人家打个招呼都感到害羞。
平凡的人,也有着平凡的善良。
她工作认真,从不抱怨。
身为所在部门业绩最好的员工,哪怕是势力刻薄的上司,也舍不得她离职。
她与人为善,谦和大方。
百货公司每周三的「免费品尝日」,她都会精心下厨,让并不富裕的老人们也有机会品尝美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好人,有天却突然被医生判了死期:
「你只剩三周时间了。」
毫无预兆,毫无防备。
尚未体验够的美好人生被冷冰冰地画下句点。
面对如此晴天霹雳,乔治亚抗拒过,愤懑过,也以泪洗面过。
如同所有遭受不幸的人一样,她质问上帝,为什么是我?
但上帝并不给予世人回应。
消沉过后,乔治亚决定立刻辞职。
她要珍惜最后的时光,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完美假期。
她结清退休账户,取出母亲留下的基金;
要把梦想过一万次的posibilities清单,通通变成realities。
是的,乔治亚和每个人一样,多年来一直在暗暗罗纳着渴望实现的事情。
可是从来没有去真正实现。
我们总在等待那个所谓的「最佳时期」。
等有时间了,等有钱了,等……
可等到最后,往往只剩来不及完成的遗憾。
时间已经不多了。
乔治亚于是火速订了机票,出发了。
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花钱如流水环节,紧接着开始上演。
坐飞机,她吐槽航空公司就是为了多赚钱,才把座位排那么满。
乘务人员轻蔑地回了一句:
「那您可以选择头等舱哦。」
乔治亚干脆利落一个白眼回击:
「多少钱,给老娘升舱!」
下了飞机准备打车,看到排队排出老远。
二话不说,一通电话:
「给老娘叫架直升飞机,谢谢!」
入住酒店,毫无疑问也是当地最豪华的。
毕竟是乘直升飞机来的,一不小心就提前到了俩小时,酒店暂时还没安排出空房。
要么需在大堂静候,要么就选目前唯一空着的总统套房。
将近4000美金一晚上的那种。
乔治亚依然是眼睛都不眨一下:
「给姐安排上!」
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吃大餐、泡温泉、滑雪、蹦极、置装打扮......
总之怎么开心怎么来。
虽然香玉不免怀疑为什么一个年纪轻轻的超市售货员能有如此巨额存款?
但是不较这真的话,香玉看得还是非常爽的。
毕竟,人都快死了,当然要使劲造作了!
憋屈了小半辈子,谁不想壕一把呢。
看到这里,大家自然已经明白香玉为什么会说这片「俗」了。
因为跟相当多的喜剧片,实在差不多套路。
然而令我讶异的是,如此标准的好莱坞商业电影,竟是出自一个亚裔导演之手。
他正是著名华裔导演王颖。
其最知名的代表作,莫过于93年那部全华裔阵容的《喜福会》。
在此之后,足足二十五年,都再没出现过一部全华裔的好莱坞电影。
直到去年爆火的《摘金奇缘》才再次打破这一尴尬局面。
除了《喜福会》,他的《中国匣》提名过金狮奖,《烟》提名过金熊奖。
都是艺术气十足的作品。
所以这部《最后的假期》,肯定也不只是撒钱。
死亡若只是教会我们及时享乐,生命的力量也未免太过单薄。
从前的乔治亚,唯唯诺诺。
为饭碗不敢反驳上司,为身材不敢享受美食,为自尊不敢向男神告白。
可当生命只剩下三周,何必还要背着包袱?
当然得痛痛快快地做真实自己啊。
高级餐厅永远是最吃不饱饭的地方。
富人们点餐总有各种要求:
「不要黄油,不要奶油,不要小麦,不要脂肪......」
气得主厨冒火,索性别吃得了!
而乔治亚不同,毕竟减肥对她已经没有意义了。
入土后有的是时间瘦成骨头。
两套主厨菜单,十多道特色菜,全要!
每样上一盘,不要替换食材!
这是对厨师的尊重,更是对美食的尊重。
spa过程中,看到女配角无礼对待按摩师,乔治亚上去耿直教训:
「不可以这样对待为你服务的人。」
顺便又补了一刀:
「你颈部肌肉紧张,是因为你和克拉根先生搞婚外情!」
当所有人都已经习惯戴着面具生活,说着不表露态度的话,做着另打算盘的事。
一个真实的人,反而显得像异类。
而别人则会因为看不透,而找出各种理由来试图进行解释。
很快,乔治亚就被捧成了一个大人物。
她一定是因为极其有钱才如此出手阔绰;
她一定是背景够硬才敢毫无遮拦地说真话;
她一定是个极优秀的企业家才敢与所有人谈笑风生。
她一定是个我们高不可攀的人物。
但没有人想过一个解释:
她只是单纯想这么做而已。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
只顾埋头赶路的我们,也许真的要到死亡边沿才能体悟。
《头文字d》里有句经典台词: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只可惜,绝大多数的我们却在心甘情愿受主流价值观裹挟,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艰难熬过一生。
你可能心怀梦想,却为了世俗眼里的成功,去做或高薪或安慰,但毫无激情与热爱的工作;
你可能仍想拼搏,却耐不过家人的催促,在不想组建家庭的年纪里早早安定。
又或者。
你只想岁月静好,撸撸猫、看看书,舒舒服服地挥霍属于自己的时间。
却被急功近利的大环境,扣上了「废柴」的高帽。
你不想做的事情,变成了「没出息」。
你梦寐以求的生活,却被形容成失败。
可问问自己。
我们的努力,到底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还是为了别人的羡慕?
在电影中,有人如此形容乔治亚:
「她是在场最让人惊异的人。她敢说她想要什么,她敢做她想做的,一个真正的存在主义者。」
这与金钱无关,与权力与身份无关。
而只与内心的力量有关。
可能有人会说,乔治亚是因为在死亡威胁面前,才敢如此不管不顾。
但「做自己」这种事,并不需要deadline。
更何况,谁不终有一死呢?
大家似乎都有点太乐观地把这段时间想得太长了。
三周,三年,三十年。
终点就在那里等着,这谁都知道。
我们虽然没有到直面死亡威胁的程度,但却是在以浪费生命的形式,奔赴终点。
可为什么总要等快来不及了,才知道要珍惜?
在另一部主题相近,但更富盛名的电影《遗愿清单》中,爱德华曾说:
「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在某一天死去。」
《最后的假期》中的酒店主厨也说:
「重要的不是你如何开始,而是如何结束。」
那么,去做真正想做的事吧。
不管是练出八块腹肌,还是收养一只猫咪。
大胆去做,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