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功夫喜剧热潮,让成龙、洪金宝走上了事业高峰。师出同门的成龙、洪金宝二人,从动作指导到打星再到导演,同样都是因为功夫喜剧,在港片银幕之中崛起;同样都是因为转型警匪动作片,再攀事业高峰。
这一年,随着港片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周润发的影坛崛起,成龙、洪金宝开始看到小成本“b级片”的市场局限性。
为了寻求新的事业发展、突破“b级片”的类型局限,成龙、洪金宝开始尝试拍摄大成本、大制作的“a级片”,并各自策划了一部“动作大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34年前成龙、洪金宝试水拍摄“动作大片”的这段往事。
小成本的“b级片”,一直是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的主流类型。60年代的香港影坛,李翰祥、张彻两位导演的崛起,拉开了香港电影的“b级片”热潮。
在面对有限的成本,粗糙的服、化、道设计时,张彻导演利用“血腥”、“暴力”的打斗,成功吸引了观众。而李翰祥导演则用“香艳的镜头”,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在张彻、李翰祥两位导演的影响之下,“打斗暴力”的功夫类b级片、“镜头香艳”的风月类b级片,成为了七十年代香港电影的创作主流。
进入80年代之后,香港电影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大大小小的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了此时的香港影坛。为了角逐票房市场,“风月”、“功夫”两类低成本的b级片,也成为了片商们投拍的首选类型。
面对b级片的泛滥,一部分香港电影人开始寻求突破、创新。1982年,“新艺城”模仿“好莱坞警匪片”的特点,拍摄了《最佳拍档》。
这部《最佳拍档》虽然模仿好莱坞电影,融入了几段紧张、刺激的飞车追逐桥段,但在故事的表现上,还是原汁原味的港产喜剧套路。而片中的大多数动作设计,还是极具港片特色的室内打斗。
影片吸引观众的最大噱头,还是男女之间的“暧昧镜头”和突如其来的“荤段子”笑料。
《最佳拍档》大获成功之后,这类“b级警匪片”开始在香港影坛风靡。而港片巨头嘉禾,也开始将目光锁定在该类型作品的拍摄之上。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洪金宝的“五福星”三部曲、成龙的《警察故事》,也相继诞生在了大银幕之上。
在这类“b级警匪片”的打造之中,洪金宝、成龙二人的表现,像极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李翰祥、张彻,一个靠“香艳的镜头”吸引观众,一个靠“刺激的动作”稳固票房。
《英雄本色》的诞生,让80年代的香港电影人们看到了,“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打造出效果最好的警匪故事”。
于是1986年的成龙、洪金宝,在周润发的市场压力之下,纷纷对大制作的“a级片”进行了尝试。
其实早在1984年,洪金宝就产生了拍摄大制作“a级片”的想法。
这一年,洪金宝与成龙、元彪一同赶赴巴塞罗那,拍摄了《快餐车》。但因为制作成本有限,最终《快餐车》也成为了一个发生在异国他乡的“香港b级片”作品。
1986年,面对市场环境的压力,成龙、洪金宝都产生了转型拍摄“a级片”的想法。而此时的嘉禾也应允了成、洪二人的想法,并分别为二人投资拍摄了《龙兄虎弟》和《东方秃鹰》两部作品。
80年代初,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夺宝奇兵》风靡全球。受到这部作品的影响,成龙也决定用一部“寻宝冒险类”的作品,开启自己的“a级片”拍摄之路。于是,这部《龙兄虎弟》便应运而生。
在《龙兄虎弟》里,成龙邀请了谭咏麟,出演影片的男二号。80年代中期,正值香港乐坛“谭、张争霸”的高峰期。成龙此时邀请谭咏麟出演《龙兄虎弟》,也大有叫板《英雄本色》之意。
片中的“飞跃古堡”、“攀爬热气球”、“高空跳伞”、“徒手扒飞机”、“桥头爆破”等特技镜头,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这些大场景特技镜头面前,《警察故事》里的“逼停公交车”、“超市跳跃”,也都显得不值一提。
港片银幕上的洪金宝,一直凭借大杂烩式的动作喜剧,广受观众好评。然而在这部《东方秃鹰》里,洪金宝却打造了一部略显悲情的战争题材作品。
《东方秃鹰》的故事设计,保留了之前“五福星”系列的风格,都是讲述“几个人组队完成一项任务”。
然而,在故事的表现上,这部《东方秃鹰》不像之前的“五福星”系列,在欢笑打闹之中,迎来大团圆结局。反而是通过“主角团队”的一个个惨死,来渲染故事的悲情基调。
虽然在片中也设计了不少大场景的动作镜头,但在这部《东方秃鹰》里,洪金宝还是将动作镜头的重点,放在了人物室内打斗之上。而元华、元彪、仓田保昭等人的加盟,也让该片的打斗桥段,显得异常精彩。
三、同时试水“动作大片”,一个高歌猛进、一个走入低谷
在《龙兄虎弟》里,成龙对动作特技表演,进行了全面的升级。而这些紧张刺激的特技镜头,也获得了诸多影迷的喜爱。
《龙兄虎弟》于1987年上映后,在港片票房市场上打败了周润发的《英雄本色2》,以3500多万的成绩,问鼎票房冠军的宝座。而该片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出色票房表现,也让成龙的“动作大片”之路,正式拉开序幕。
《龙兄虎弟》之后,成龙出演的《奇迹》、《飞鹰计划》、《警察故事3》、《红番区》、《警察故事4》、《我是谁》等作品,投资一部比一部大,特技一部比一部惊险。
而“徒手扒飞机”、“大楼跳跃”等场景,也成为了随后成龙电影作品中的“基本操作”。
1987年《东方秃鹰》上映,突如其来的风格转变,一时间让不少影迷无法适应这部作品。
《东方秃鹰》虽然在香港拿下了2100多万的票房,位列年度票房排行榜的第十位,但在亚太其他地区的成绩惨淡,却造成了该片入不敷出的结局。
80年代末,洪金宝在喜剧、动作两大类型片市场之上的地位逐渐下滑。90年代初,随着周星驰、李连杰的崛起,洪金宝也彻底失去了在喜剧、动作两大类型片市场之上的票房号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