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部神奇的电影,叫做《龙之战》。
你乍一听这个名字,根本就不知所云,而且是2017年拍的,这都6年了都没人知道,估计是个烂片吧?
然而,离谱的是,这部在国内无人问津的电影,在国外却红得发紫。有微博大v说,当初cctv6见国内反响一般,就把它丢油管了,结果出人意料的是,这部电影在油管上有两千多万的播放。
本国人听都没听说过,外国人居然宁愿看翻译字幕也要给他捧场?还有这种神奇的电影?
原来,这个《龙之战》讲述的是清末冯子材将军在边境成功辱法的那一战,题材还不错,故事也完整,但剧情和特效都比较一般,因为是六公主自己投钱拍的,资金有限,全片都透露着一股电视剧的质感,和商业大片没得比。在国内不火很正常。
可是,在外国人,尤其是第三世界的老外们看来,这特么是个神作啊!
有外国人评价说,太棒了,能够看到一部法国人是反派但好人还不是英国人的电影真是太棒了。希望这部伟大的电影可以得到应有的认可!
有泰国网友说,太感人了,无论看多少遍都会泪流满面。伟大的统帅,伟大的领袖……等会儿等会儿,你们什么情况,这不是你们国家的英雄呀?
六公主一看,赶紧翻译了英日德泰等多个语言版本的放上去,各路外国网友看得不亦乐乎。
结果,过了几天,我又去看了一眼,好家伙,7个版本的《龙之战》已经被夹了6个,只剩下了560多万播放的泰语版本,外国朋友们想看都没处看了。
一部电影都让油管的审核都破防了?那这下不得不看了。
仔细看完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这部神奇的电影是怎么做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
1
故事的开篇,是刘佩琦饰演的冯子材将军,带着一行人马渡河。河里有鳄鱼袭击,大伙儿迅速过河,结果冯子材回头一看,有一个人掉水里了,他赶紧策马回救,一手把人提了出来。
冯子材此行是赶到法军营地,要求释放人质。
原来,冯子材的儿子冯相贤瞒着他偷偷加入了淮军,在不久前淮军被法军击败的战斗中被俘了。
本来,双方商量好的是释放十个俘虏,但这个法军的上尉忍者神……不是,法军上尉朗马克想借机狠狠敲诈一笔,要冯子材掏钱赎人。
大伙儿把随身带的值钱的东西全掏出来了,加上翻译好说歹说,多救了两个人。
冯子材一行人救完人,选择无奈离开。可朗马克是个变态,他眼看俘虏滞销,抬手就是几枪。
这几枪勾起了冯子材的回忆,这里也是顺便交待故事背景是光绪十年,1884年秋,法军侵略安南,在安南击败清军,随后进犯广西。
冯子材此时在家颐养天年很久了,但听说法国人来了,胸中那股壮志又燃了起来,加上清军连续战败,很多人被法国人打怕了,冯子材就觉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时候我不出山谁出山?
冯相贤和他老爹一个脾气,他和壮族姑娘依南早有婚约,但还是放弃了平静的生活,背着女友和老爸加入淮军。
老将军表面上对儿子又打又骂,但其实心底是认可儿子的忠义的。
镜头一转,到了法军这边,法军的将军叫尼格里,他不是个莽夫,一边侵略还一边看孙子兵法,顺便和自己的安南女秘书阮月打扑克。
这也是西方殖民者的经典癖好了,用征服外族女人身体的方式来象征自己对那个民族的征服。
尼格里认为,中国人擅长游击战术,所以为了彻底打赢,法军每到一处村寨,就屠寨掘坟,试图用血腥的屠杀震慑中国人,让中国人再也不敢抵抗。
冯子材虽然出山,但困难重重,缺钱缺装备缺人不说,清军主力是广西提督苏银奎的部队,他只能作为偏军,可苏银奎的人怕法军怕到了骨子里,一有问题肯定就跑了,根本指望不上。
所以等于说这仗,冯子材拿不到最好的装备,也只能用自己招来的非正规军,而且队友只会在眼见得快赢的时候才会出手,打赢了功劳是队友的,打输了他全锅。
这打工仔也没有这么惨的呀?
但冯子材偏偏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让法国人以后看到姓“冯”的腿就软。(哔——)
军队缺钱缺枪,冯子材就直接绕过提督找他的好友——当时的兵部尚书彭玉麟。
彭玉麟豁出去了,给他想法儿从淮军那里要几千人和一批枪,如果要问罪,他甘愿和冯子材一起担当。
同时,冯子材当年的老部下麦黑牛现在在开赌场,冯子材和他打了个赌,比试一番,让麦黑牛服了,变卖家产跟他混,带上了家丁和招募的乡勇、团练,差不多两千人。
有了点资本以后,冯子材先是派儿子去伏击那个孤军深入的忍者神龟,俘虏了朗马克之后,冯子材为了破除大伙儿法军刀枪不入的迷信,当众提出和朗马克单挑。
冯子材面貌清秀瘦削,须发斑白,看着就年老体衰,可二百多斤的法国大力士,都干不过他的八极拳。
往上报这个小胜仗的时候,冯子材把功劳全给了苏银奎,朝廷赏了苏银奎10门大炮,1000支快抢,苏银奎就拿了200支给冯子材,还给了5000淮军给他指挥。
结果这个淮军的参将王金喜跟冯子材有仇,故意克扣军饷,闹得士兵怨声载道,冯子材就杀了他祭旗。
法军的战术很粗暴,就是仗着武器先进拿大炮硬轰,轰得差不多步兵上来抢阵地,没抢下来就退下去继续炮轰,屠戮了我们很多村镇。
但冯子材打出了一个霸气的slogan——“我们将用法夷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
“把他的脑袋拧下来当夜壶!”
冯子材针对性地让儿子带快枪营突袭法军在文渊的营地,摧毁了不少法军弹药,然后又让次子冯相荣和依南深入敌后伏击法军的弹药补给。
但是法军也不是吃素的,依南和冯相荣的伏击部队拿到的是假情报,法军设下了陷阱,伏击部队大部分阵亡,依南本人也被俘虏。
但是之前那个和和法国将军打扑克的秘书阮月很同情她,偷偷放走了依南,同时留下字条,告诉依南法军真正运送炮弹的通道在红山崖。
正面战场法军虽然损失了一部分弹药,但装备优势依然很大,冯子材带领部队抗击法军,但在重炮面前伤亡惨重,己方的10门大炮也被全部摧毁,虽然近身肉搏战占了上风,但法军一看对方还能打,就立刻撤退换大炮上。
几番交战下来,冯子材的部队阵地一退再退,连冯相贤的亲信都扛不住,拿自己当初舍命救主的功劳求冯相贤放自己逃走。冯相贤心软了,但那个亲信没跑成,反而被后面苏银奎的人抓了回来,冯相贤违反军令包庇亲信,按军法要杀头。
那个将军本来就和冯子材有仇,他不自己下手,故意把冯相贤和亲信带到冯子材阵前,当众说出事情,让冯子材定夺,摆明了是把冯子材架在火上烤。
军令如山,这个时候放过自己儿子,怎么能服众?
冯相贤明白这点,也理解父亲的难处,就自己当众开枪自杀了,以正军法。
连儿子都牺牲了,冯子材彻底没了牵挂,自己带兵上阵和法军硬钢,但法军的炮火实在太强,即使如此也只能勉强顶住战线不溃败。苏银奎觉得战局不利,犹豫不决,一直没有出手帮忙,哪怕战场两边都杀红眼了,打到了白热化阶段,他也还没下令出兵。
就在这个时候,后方战场,逃走的依南联系上了黑旗军,把红山崖的法军补给队包围了,法军的优势火力没了补给。
正面,麦黑牛牺牲自己,把壮族在小青山溶洞的大酒窖点了,火焰顺风而行,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火龙,从山上冲了下来,正在交战的两边部队都被火龙吓傻了。冯子材趁机带领部队反击,苏银奎觉得有戏,终于让部队出手帮忙了,两军合力乳法。
尼格里的火炮已经打完了,后备军又被包围,只能不甘心地撤退。清军顺势夺回了镇南关,这仗艰难地打赢了。
可惜的是,前方战场的胜利,没有让软弱的朝廷在谈判桌上争取优势,清朝还是把安南给了法国人,清军不败而败,法军不胜而胜。
总体来说,整个电影马马虎虎,算不上烂片,但也没有多精彩,中间的种种桥段缺乏戏剧性,看的时候让人很想快进。如果武打桥段能请好的指导好好设计,战争场面再多点预算,评价应该会更高点。
而且最重要的是,电影里这仗赢了也没有赢得很爽,但在历史上后续的追击中,我们其实是把这个法国将军打成了重伤的,接任的法国将军刚上任就掉头跑路,为了不接司令部的电话还把电话线给剪了,打出了国军飞将军拒接蒋校长空投手令的风采。
法军在两条战线上都溃败了,输到清军撤走7个月之后才敢重回谅山。
冯子材的胜利,保全了我国的广西云南,搞得法国茹费理内阁都倒台了,因此扬名欧洲,法国有难,八方点赞,其他列强纷纷在报纸上开始辱法。
但电影里只拍到这个法国将军战败,连皮都没蹭破,正面法军输得也没有很惨,难免会让中国观众感觉不尽兴。
说白了,这种“中国英雄在重重困难和屈辱中艰难地打赢外国人”,这情绪在中国观众这里已经不吃香了,更别提胖揍的还只是个法鸡,都不是美国人,没意思。
2
可如果你把《龙之战》拿出国,和其他国家的片子放一起比,你就会发现,好不好是相对的,这片子已经是降维打击了。
以往,电影电视这种文化产业,第三世界国家都没有说话的份儿,天天就是看好莱坞大片怎么变着法儿给自己洗脑,不是把自己抢其他国家的文物洗成探险家的探险奖励,当地人都是邪恶落后愚昧的傻叉;就是把其他国家的英雄做成反派,白人作为侵略者还能拯救世界,还有当地美女投怀送抱;更有甚者把自己烧杀抢掠的美国大兵说成天降神兵,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大家都知道他们在颠倒黑白,可那些殖民地国家的人没有拿得出手的文化产品,被精神强奸了都没有反抗的手段。
一句话,天下苦西方文化霸权久矣!
所以在电影里怎么揍老外,特别是殖民过自己国家的老外,是一门很流行的艺术。
在中国,这类片子的代表是很多年前的《霍元甲》、《黄飞鸿》,后来就是我们熟悉的《叶问》。
我们已经看腻了,可外国人还没腻啊。
咱们东南亚的邻居泰国,就专门有一类拍爆锤老外的电影。
比如农村出生的托尼·贾拍摄的《拳霸》。
男主角阿天是个朴实的农村孩子,他从小被人遗弃在佛像上,被庙里的方丈收留,他潜心礼佛,孝敬长辈,还跟着方丈学了泰拳,武功极其了得。
就在佛诞节快到时,村里的小混混把庙里佛像的佛头给砍了下来,带到城里给黑帮走私去国外赚钱。
这剧情,这不等于是有民族败类偷了我们的圆明园文物准备卖给白人吗,阿天怒发冲冠,这帮白皮猪,得罪了方丈还想跑?
他带着大家凑给他的积蓄,一个人去城里找佛头。
临走前,村里一位老人还拜托阿天,说自己的儿子洪力多年前和自己吵架后,进了城里一直没回来,让他帮忙找找自己的儿子。
结果进了城,阿天才发现,他的老乡洪力已经成了街头骗子。
洪力带着个小姑娘到处做局骗钱,本来他根本不想收留阿天,也不想看父亲给自己的信,但看到阿天行李装着钱后,他又假装答应让他留下来。
趁阿天晚上睡着,洪力悄悄把他的钱偷了,去打黑拳的赌场想要捞一笔。
无巧不成书,这个赌场的老板正好就是派人偷佛像的人,这会儿他正和另一个黑老大坐在雅座上赌下面哪个拳手会赢。
混混费尽心思搞到的这个佛头,在老板眼里就是个垃圾,他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洪力把阿天的钱全都押给了一个黑人拳手,谁知道他几下就被人揍晕,阿天的钱一把就输光了。
醒了的阿天一路追过来,在押注台看到了自己的钱,就想要回来,谁知道一不小心踏进了场子,被当成了来踢馆的。
刚刚那个连胜三场的擂主是个高大的白人,站在瘦小的阿天面前就像一座山。
全场没人觉得这个泰国年轻人会赢,楼上的老板甚至给对方开了一赔十的赔率,认准了阿天要输。
裁判喊声一响,白人挥着拳头猛扑过来,可就在大家都没反应过来时,阿天一个蹬地膝击,力道开碑碎石,一招就把白人放倒了。
就在白人重重砸在地上时,周围的观众瞬间安静了。电影还专门给了外国游客的表情特写。
第二天,为了找到偷佛头的混混,阿天又来到了那个赌场,今天场上的冠军是个卷毛白人,他力气贼大,能把一个泰拳手整个拎起来一顿暴打。
听说阿天上次揍了一个自己的同类,这人就在场上向他喷垃圾话,什么你们泰拳都是垃圾,你们泰国人都是废物。
说话间,他还抱起一个泰国妹子一顿猥亵。
有个泰国人看不下去了,上场要教训这个白人,可惜他武功不行,白人被他踢了好几下纹丝不动,他自己却被一拳放倒。
就在白人不断暴打这个人时,阿天顶着周围老外看客冷漠的眼神,把师父告诫他不要打架的话先放在了一边,走向了擂台。
在接下来这段本片最经典的打戏里,中国观众可以轻而易举地感觉到“味儿太熟悉了”。
上一秒还嚣张跋扈的白人,被阿天当沙袋在打,而且用的每一招都是古泰拳的招式,什么野马蹬地、神猴腾空、鳄鱼扫尾。
阿天每用一招,旁边押注的外国游客脸色就黑了一分,最终看着白人彻底陷入婴儿般的睡眠。
打完的阿天还对着瘫倒的白人跪下念了经,堪比赢了虐泉水,嘲讽拉满。
救了人阿天本来打算事了拂衣去的,结果两个黑老大赌得高兴,拿枪又把他逼回了擂台。
这次上场的是个小日子过得还行的日本爆炸头,喜欢用灵活走位用腿偷袭,而且明明被打得认输了,还趁人家转身搞背后偷袭,活像他祖宗二战进军东南亚的样子。
阿天一个飞身顶膝,就把爆炸头送走了。
你仔细一看,《拳霸》里的反派,不是喜欢在泰国胡作非为的白人,就是侵略过他们的日本人。
这种操作太普遍了,以至于许多发达国家的网友自己都发现了这种情节,还给这种角色起了个名字,叫“功夫片里的白人反派”。
在红迪论坛上,网友描述这类角色总是嘲讽全开,但最后又免不了总是被暴揍。
而且,除了打的人必须是欺负过我们的列强,“怎么打”也大有讲究。
就拿我们的电影来说,如果按历史拍,那些有记载暴揍过老外的中国武术高手,其实一个个都是壮汉,豹头环眼,燕颌虎须。
历史上的黄飞鸿是这样,荧幕里成天打各国大力士的霍元甲,记载说他能挑着200多斤的重物狂奔。
民国武术高手吉万山、王子文,大家一看到他俩的照片,都能立马想到“壮士”这个词。
现实里的冯子材其实也是个大力士,70多岁拍照时照样昂首挺胸,精神矍铄。
真打过架的人也都知道,重量级差距太大,你技巧再强也很难硬刚,所以历史上真打赢二百多斤英国大力士的人,多半自己吨位也不小。
可换到电影里,那必须是扮演反派的洋人都长得高大魁梧,主角却很斯文秀气。
黄飞鸿、叶问、陈真都是这样:
创作者故意这么设计,就是因为双方身材的差距,是双方国力的象征,让他们取胜的,往往是他们练习的某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技术,代表的是民众的一种浪漫的遐想。
在我们的武打片里,主角们练的是洪拳、咏春等中国武术;在《拳霸》里则是泰拳。
在越南人打法国侵略者的电影《末路雷霆》里,男女主角贴身用的就是越南传统武术打倒一大堆拿枪的敌人。
到了印度神片《rrr》里,主角就用印度人的驯兽技巧和神明的祝福,踢翻牛顿的棺材板,顺便把英国驻印总督府夷为平地。
这种片子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有他的价值所在,但到了新的时代,我们中国人的心态早就变了。
在《龙之战》上映的2017年,对于许多第三世界的阶级兄弟来说,他们国家依然没有自己的坚船利炮,依然在心理上无法平视西方人。
你让他们想象“反击殖民者”,他们的第一反应还是“把对方打一顿”,想象力夸张的,就是“咱们一群人把对方的一群人打一顿”。
至于科技赶超、经济较量、军事对抗,还有在国际社会搞外交施压,这是他们做不到也想不到的思路。
《龙之战》就成了故事在他们的理解范围内、但制作水平比他们自己的电影要更精良的那个“上限”。
但对中国来说,前一年我们才刚在南海逼退了美国的航母舰队,咱们在现实里都和世界老大扳了手腕,电影里乳法有什么好嗨的?
而和《龙之战》差不多时间上映的国内大片,叫做《战狼2》。
虽然都强调了民族情怀,但传达出的情绪却完全不同。
《战狼2》的主角冷锋也是高手,可他背后的门派就不是那群大侠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你有泰拳八极拳,我直接上rpg,你有雇佣兵几条枪,我直接召唤解放军的导弹和坦克,旁友,感受到我的门派的武功有多强了吗?
以前这都是美国片子里才有的,这是中国观众头一回感受到,当列强的感觉,真好。
换了是你,两部片子你选一个买票,选哪个还用说吗?
到了最近这两年,中国观众的口味又进一步变刁了。因为民族自信上来了,根本都懒得打外国人了,大家更关心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
当初美国的军宣片《壮志凌云》,刚上映时一票难求。可就这一两年不少美国大片,那真的是送票也懒得去看了。
打开最近热卖电影的榜单,国产电影稍微有点质量和创意的,就可以拿到不错的票房。
而外国的电影就算是气急败坏搞pua式营销,通过骂观众的方式逼你去电影院看,也没多少人捧场了。
时代真的变了,好莱坞在东亚炮制一个拙劣的东方主义电影就能霸占一个国家银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