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重温了一遍电影《绿巨人浩克》(李安导演)。李安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位导演,他的电影自带艺术、唯美的滤镜。本片延续了这一风格,用了大量篇幅来铺垫剧情和背景,在美漫电影中融入了细腻的人文气息、东方的理念和内在元素,让观众们透过漫画英雄看到他们身上那些普通人的性格和与命运斗争的不屈精神,试图通过他们的遭遇来隐喻蕴含哲理的人性。直到半个小时的慢热后才逐步呈现视觉化的剧情,四十多分钟后主人公才开始变身。这对于一贯以爆米花快餐文化输出的漫威来说简直是个异类。这可能也直接影响到了电影的票房。
漫画人物“绿巨人”拥有强大的力量,随着愤怒值的增长近乎无限攀升。他能打得过坦克、斗得过飞机大炮,却无法完全挣脱命运的枷锁。纠葛无尽的父子关系、霸道无理的军方和政府、无法长相厮守的真爱(贝蒂·罗斯(女主角)灵动的大眼睛似能温润人心,为本片加分不少),这些都促使布鲁斯·班纳(男主角)最后不得不屈从命运的戏弄,接受“绿巨人”的身份。
全程有些压抑,总有什么东西堵在心头。这更像是一部有着心理片内核的科幻片!借助文艺的手法、科幻的题材、漫威的ip,通过无限的细腻,让群众有了种芊芊细指贴温唇,翩翩青丝绕悲心的感觉,直指心海波澜。每个人在命运之河上都有一种被操纵的渺小感、无力感,每个人的心里也都有个愤怒的浩克,平时我们可以将内心的恐惧和怒火深深压制,让自己表现的或活泼快乐,或深沉内敛。但当我们的逆鳞被触碰到时,都会有一种冲动,控制不住想要用暴力来发泄压抑。然而到底是屈从命运做命运的俘虏,哪怕失去内心最宝贵的东西?还是鱼死网破奋力挣扎,成为孤胆英雄也在所不惜?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人生中充满了无奈和选择,但不要总盯着月之阴面,学会包容世界,不断地强大自身。也许,这就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