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独居老人”,就有数万条令人触目惊心的热点新闻:
“独居老人家中摔倒”,“保姆殴打独居老人”,“独居老人患病无人照料”,“独居老人突发心脏病去世,两个星期后尸体才被发现”······
与“独居老人”相关的新闻事件总是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因此也成为电影人的灵感来源。
罗马尼亚导演克利斯提·普优就拍摄了一部关于独居老人的电影,将矛头直指罗马尼亚医疗体系的荒谬腐化。
(凤凰卫视电影台 11月1日 21:15播出)
这是罗马尼亚2005年上映的影片,烂番茄新鲜度93%;
入选《纽约时报》“21世纪以来25部最佳电影”;
斩获包括第58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大奖在内的30项国际电影节奖项与14项提名。
我们首先设想这样一个画面:某天,风烛残年的你突然犯病。由于一个人生活,没有亲人在身边,你只能拨打120等待救命。
好不容易等来了救护车,多家医院却以床位已满为理由拒绝收治。于是,救护车整夜都在各个医院间辗转奔波,导致你的病情急速恶化,失去意识……
拉泽内斯库就亲历了这样荒诞的漫漫求医记。
他是一名63岁的退休工程师,单身。姐姐居住在其他城市,唯一的女儿远在加拿大生活。没有人关心他的生活,只有3只猫陪伴左右。
随着年纪的增长加上长期酗酒,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一天早晨,拉泽内斯库突然开始头疼、呕吐。这是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经常会遇到的突发情况。
像多数老人对待疾病一样,拉泽内斯库先是硬扛,吃药能好就不去医院。然而,4天过去了,他的病情开始加重。疼痛难忍的他开始多次拨打急救电话。
急救中心接线员反复询问他各种问题,却迟迟不见救护车的踪影。终于,邻居再次拨打急救电话后,老人才等来了救护车。
然而,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由于当天发生严重车祸,各家医院都应接不暇。
好心的急救人员米瓦拉陪着老人走遍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首都)的3家医院,却都因医院没有床位而被拒绝收治。
好不容易找到愿意为老人做检查的医生,可是即使经过电脑断层扫描发现老人的头部有血块,肝部也有肿瘤,医院却无法安排手术。
为老人进行电脑断层扫描的医生甚至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欣喜若狂:“这些肿瘤不就是《探索频道》里的玩意儿嘛!”
米瓦拉只好把老人转移到另一家医院碰运气。由于手术前必须由患者本人或亲属签字。但此时,老人已经开始神志不清,无法签字。
医生害怕惹上刑事责任而拒绝做手术。他甚至建议让救护车拉着老人多转几圈直到他昏迷后再回来做手术。
“白衣天使”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麻木、冷漠与傲慢和这漫漫黑夜一样令人窒息。只有急救人员一再坚持为老人争取治疗机会,眼看他的病情逐渐恶化,出现意识模糊、小便失禁,却无力相救。
求医无门、医者冷漠的背后其实揭露了罗马尼亚医疗资源的不堪重负与医疗系统的腐败等问题。
从1949年起,罗马尼亚开始逐步实行国家保障型的免费医疗制度。虽然国民健康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也给该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由于长期缺乏资金,医疗单位缺少基本的设备、材料和基础设施,患者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救治。
1989年东欧剧变以后,虽然罗马尼亚开始由中央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但是没有立即对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再加上严重的经济衰退,原有的医疗保障网难堪重负并且危机重重。
20世纪90年代末,罗马尼亚开始对医疗保障制度进行结构性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医生的工资一直持续偏低,导致人才大量流失。
据统计,从2007年到2017年,约有43,000名医生为了更高的薪水和工作条件离开罗马尼亚,前往英国、法国等更富裕的国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欧元危机加速了医护人员的大规模外流,最终导致全国26,000名医生职位空缺。
医生收入偏低也滋生了腐败的温床。医生收“红包”现象在罗马尼亚屡见不鲜。
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罗马尼亚医疗卫生系统中,平均每天贪污受贿的脏款可达100 万美元。
据民调显示,2000年,50% 的受访者认为“所有”或“多数”医疗系统的官员没有不贪污的。这一数据到2005年上升到60%,正值电影上映的年份。
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患者需要向医务人员行贿才可以确保入院,自掏腰包购买医疗器械和药品,在治疗或手术方面额外付费等。
影片虽然没有直接呈现罗马尼亚的“红包”通病, 但是随着救护车从一家医院转到另一家医院,我们仍能感受到现代医疗体系的荒谬,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种共鸣不仅来自于“医疗”、“独居”、“老年人”等与每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更是因为影片用一种近乎纪录片的真实感让我们沉浸其中。
在长达153分钟的影片里,手持摄影机、长镜头与幽暗的自然光贯穿始终。
影片一开场就以逼仄破旧的房间,昏暗发黄的灯光和摇摇晃晃的镜头语言营造出行将就木的氛围。
随着场景转移到医院,面对老人失禁时的无能为力与医生的麻木,长镜头始终保持着旁观者视角,没有同情,也没有批判。
每个人都在努力地、艰难地应付眼前的工作,但是老人濒临死亡却得不到救治。
这种极简的风格也令人忘记了摄像机的存在,仿佛我们也亲临急诊室现场,感受着忙碌、紧张与绝望。
跳出对电影本身的思考,《无医可靠》似乎也象征着千禧年间即将崩溃的罗马尼亚电影行业亟待拯救。
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政权不断更迭,罗马尼亚的国情并没有好转,甚至雪上加霜。
尤其是1999年,罗马尼亚通货膨胀极其严重,当年甚至一部电影长片都没有完成,国有电影工业濒临坍塌。
直到2001年,克利斯提·普优拍摄出处女作长片《无命钱》,才开启了罗马尼亚电影的新征程。
▲电影《无命钱》
2005年,普优执导的《无医可靠》获得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等多项大奖,被媒体和国际影评人称为 “罗马尼亚新浪潮”的滥觞之作。
此后,罗马尼亚人一发不可收拾,在各大国际电影节屡摘大奖。
▲2007年,克里斯蒂安·蒙吉执导的《四月三周两天》获得第6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2016年,克里斯蒂安·蒙吉凭借《毕业会考》获得第69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罗马尼亚新浪潮”这一概念正是发源于国际电影节,却始终没有得到罗马尼亚电影界的承认。
不过,由普优引领的“罗马尼亚新浪潮”完全符合各国艺术电影新浪潮的特点,不仅发端于处于危机中的民族电影工业,同时涌现出诸多佳作与新人导演。
普优的《无命钱》和《无医可靠》也为罗马尼亚电影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视听语言:手持摄影机、长镜头、低调布光和“一天一夜”的集中叙事。
这种现实主义和极简主义的电影风格形成了一套可供复制的美学体系,被后来者纷纷效仿。
罗马尼亚社会体制的荒谬和失灵也经常成为讽刺和黑色幽默的来源,为“新浪潮”电影提供了源源不绝的题材。
近年来,罗马尼亚政府将医疗卫生系统雇员的工资翻番,以留住和吸引大量流失的医生。但是,进入高速老龄化社会以后,这样的故事恐怕会越来越多。
其中既有拉泽内斯库这样失去老伴,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但有可能涌现出更多终身未婚、孤独终老之人(当然,已婚有后也可能孤独终老)。
目前,中国已有超过1亿的独居和空巢老人。他们不仅面临经济压力、身体疾病、心理健康等诸多问题。即使在相对安全的家里,一个水杯,一根电线都有可能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带来危险。
比病痛更可怕的,是在孑然一身的状态下面对死亡的孤独与无力感。“无缘死”指的就是这种孤独死去的恐怖状态。默默死去不为人知,甚至连收尸者都没有。
这种情况,近年来在高度老龄化的日本越来越常见。
日本nhk纪录片《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2010)就将镜头对准了这些无名死者。
nhk调查了日本所有的地方公共团体自行火化与埋葬的数字。据统计,仅在2009年,日本就有32000人“无缘”死去。
他们在出生时获得万千宠爱,却在临终时孑然一身。
他们失去了亲人、朋友、失去了与世界周遭的联系,在生命的尽头,也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活成了一座孤岛。
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拉泽内斯库老人是幸运的。起码在他突患重病时,邻居和急救人员都伸出了温暖的双手。
对3只猫咪的牵挂,也一定程度上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黎明时分,当救护车来到第4家医院,一位即将结束轮班的医生,在疲惫不堪的状态下同意给老人安排手术。
在最后的场景中,老人身上破旧的帽子和毛衣都被剥去,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像一只待宰的牲畜。
护士匆忙地剃光了他的头,“我再也没法跟他呆一块儿了。”护士嘟囔着,电影落幕。
直到影片最后,我们也不知拉泽内斯库老人是生是死。但是最后一幕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阿图·葛文德曾在《最好的告别》这本书中写道:“死亡通常是一连串毁灭的过程,本质上会使死者的人性崩解,在我见过的死亡中,有尊严的并不多。”
赤条条的来,赤条条地去,人的一生大多如此。
但是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老龄社会的来临,决定老年人幸福与否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有尊严、有质量、有意义地活着。
这除了老年人本身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子女应多给予关爱和陪伴外,最根本的还是要构建医疗+养老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专业与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与护理照料,让他们老有所“医”。
黄昏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在重阳节来临之际,祝愿全天下的老人家幸福安康!
【影片预告】
时间:11月1日 21:15
电影:《无医可靠》
看点:独居老人如何看病?
文:福尔魔歌
编辑:福尔魔歌、栗唯、林梓
喜剧片无医可靠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无医可靠剧照,无医可靠hdbd高清版,无医可靠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无医可靠》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