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微博热搜又有“翻车事件”。
但这回不是什么明星大瓜,而是一向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部。
源于其官网上出现的一个提案,标题如下: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
教育部对提案的回应一出,立刻引起了众人的愤慨。
这么小题大做,有必要吗?
这个戳到大众怒点的提案,本质是什么?
01
说这事之前,得先给教育部正个名。
这锅其实跟他们关系不大。
该提案并非教育部提出,他们的回应和标题也关系不大,而是围绕在了“体育教学”方面。
为了避免引战,甚至连措辞也很谨慎:
现将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但没想到,网友们的情绪还是被提案名上这几个大字点燃:
防止、男性、女性化。
在这个语境中,女性化成了需要被纠正、被取缔的贬义词。
我们来看看提案的原话是怎么说的:
“现在中国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胆怯等现象,追求‘小鲜肉’式的‘奶油小生’,这是男孩子‘女性气质化’。
中国青少年的‘女性化’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必将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女性气质危害民族存亡?
这价值上得,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提案背后所传递的,一种墨守成规、又让男性深受其害的刻板印象:
你是个男人,不能哭;
男人要有主见,别婆婆妈妈的像个娘们儿;
男人得负责养家糊口,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
男子汉遇见困难不能退缩,遇到危险得冲在最前面……
△纪录片《面具之内》
这些话语,以社会约定俗成的形式沿袭了下来,仿佛男性生来就应当如此。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落点——你不可以像个女孩子一样。
这种名为“有毒的男性气质”,在潜移默化之中也给男性洗了脑。
时评人陈迪讲过:
“性别文化的能量就是这么强大。
它迫使男性将自己很大一部分的人生意义放在了证明自己的‘男性气质’上。”
如何证明?
用拳头说话,用武力征服。
男性在承载着超过自身能力的期待时。
也成了在标准的裹挟下,长期压抑的隐性受害者。
而对于这样有失偏颇的提案,教育部是如何回应的?
“将加大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素质能力,同时,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新增体育教师。”
乍一看没毛病。
仔细一想,其实还是在刻板印象的束缚之中。
阳刚之气=体魄强健?
肉叔查了一下“阳刚之气”的意思,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说的:
“形容人的内在精神、气度及言行。意指积极向上的精神,宽厚豁达且刚强凌厉的气度,坚持正确的行事准则,正直仗义的言行。”
所以教育部的回应,只对了一半。
阳刚的标准,和有没有一身腱子肉毫无关系。
看似野蛮于体魄,却是文明于精神。
它是内化于言行气度的端正,更是一种向上的人生姿态。
它甚至并不独属于男性——女性怎么就不能阳刚了?
但如今,我们在潜意识里已将其拨给了男性。
并且这种标准,逐渐被粗暴简化到只有一套评判法则——想做个阳刚男人还不容易吗?
一瓶二锅头眉头也不皱地干了,最爱的电影必须得是《战狼》;
平时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稍微拾掇一下都是对“爷们儿”这个身份的反叛。
只要外表够野,谁管你内心是酷盖还是个菜鸡。
一旦违背了这个标准?
一大老爷们儿,大夏天里举太阳伞?一身白斩鸡,说话细声细气,只爱跟女生玩?
……他居然还敢修眉化妆整容??!
02
不好意思,以上要是中了任意一条,那你就是个:
“娘 炮”?
即在外表和生活上追求精致,具有柔和特质的男性。
只要跟上述沾一点儿边,都会被划分至娘 炮的阵营。
这时,又衍生出了另外一套检验阳刚的标准——只要站在娘 炮的对立面,那我就是个真男人。
不信?
前年在山东某公司年会上,一高管在台上将一名女演员抱起,趁对方露出底裤之际,突然一撒手。
演员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重重落地。
要是无心之失,误会解释开了就没事儿了。
可偏偏这就是场赤裸裸的羞辱:
演员摔下时,这位高管赶紧闪到了一旁,唯恐砸中自己。
看对方爬不起来,还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得意,站一旁开心地鼓起了掌来???
另一边的演员呢?
被重重摔下后导致肩胛骨折,在台上缓了三分钟都没能站起来。
为何要当众给一个陌生人难堪?
当你以为又是厌女文化在作祟时,却发现他的动机比这更恶臭:
哦,原来被摔下的是一个男扮女装的反串演员。
为了展现自己是个“真爷们儿”,划清与这些“娘 炮”的界限。
靠这一摔,威风就能立起来?
这些擅长标榜自我的“阳刚”男士。
内里,是将一切差异都视为洪水猛兽的狭隘之心。
连一个只是爱好反串的普通男性,都会遭受到如此强烈的恶意。
一旦这种性别标签被放大在荧幕前?嘿,那就有得喷了。
十多年前风靡大街小巷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大家或多或少都看过吧。
其中一位快男刘著因为从打扮到穿衣都极其女性化,讲话更是一把细柔的女声。
还没等刘著开口唱歌,一旁的评委就流露出了强烈的质疑:
“你的声音完全就是女孩儿的声音,你的头发是真的吗?
我怎么都觉得你是女孩儿,身份证可以给我看看吗?”
开口唱了没两句,那位不依不饶的女评委又开口打断:
“我还是对你的性别有怀疑,可以验明正身吗?
你是选择男评委来验还是女评委来验?”
刘著再三强调自己没有作假,还报出了自己所在的学校和院系。
尽管回应不卑不亢,但这位专业评委依然不信,反反复复打断刘著三次唱歌,最后直接撂下了一句狠话:
“我希望网友对你进行人肉搜索。”
公众人物的影响力是这么用的???
可刁难刘著的不止评委。
下了台后,一旁采访的主持人还在盘根究底地追问:
“你能用男声和我说话吗?
你参加快乐男声的话,是不是跟快男的定位出入太大了点?”
刘著忍无可忍才回怼一句,结果还觉得自己过于“失态”,赶紧道歉。
一问,才知道平时生活中,周围人的指点比这更难听。
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并发自内心觉得舒适的装扮,至于招来这么多骂声吗?
这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他做了不符合男性身份的事儿。
可是谁又天生规定了男人必须只能有一个样?
歌手吴青峰从出道以来,也一直被人嘲讽“娘娘腔”。
面对缠绕自己这么多年的争议,他很困扰:
“我不懂‘娘’为什么会变成一个负义的词?
娘不就是妈妈吗
所以他们其实要攻击的其实是女性化的特质嘛
那有女性化的特质为什么不好?
那女性不好吗?
攻击我娘的人,大部分其实都比我懦弱”
吴青峰的发问,也说出了肉叔的心声。
这种一刀切的标准,伤害的只有男性吗?
当一小撮男性被攻击时。
反衬出的,是绝大多数女性的生存困境。
而天平的倾斜,早已注定了在这件事中,最无辜也最受伤的她们。
03
当一个男性拥有女性化特质时,往往会受到旁人异样的眼光。
但当一个女性被贴上男性的标签——我们有时也会形容一个女生“刚”、“女汉子”、“又a又飒”。
这些词汇,往往都是偏向正面意义的。
谁规定了男性气质就比女性气质优越?
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苛刻,想必你们已经见过了太多太多:
30+的姐姐一个个跟出道时的身材所差无几,还在担心自己胖了;
人至中年的女明星,通稿里还在不顾事实地一通尬夸营销“少女感”。
当然,最容易引起争议的还是关于女性的婚嫁问题。
最新一季的《奇葩说》上有个辩题:
“独立女性该不该收彩礼”。
乍一听确实有点可讨论的空间:
彩礼是中国古代的婚嫁习俗,作为当代的独立女性,要彩礼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总不能吹着“独立”的号角,又享受着传统女性的待遇吧?
但仔细一想你会发现这道题的吊诡:
为什么人们都说“独立女性”,却没有“独立男性”这个称呼?
男性的独立为什么就被认为是天经地义?
独立女性在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才在话语权中有了一席之地。
但他们身后还有不停追赶而来的质疑。
奇葩说的辩手陈铭说过:
“独立女性有一条路永远都不能走。
不独立的那条路。”
她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被指摘的点:
独立女性不就是自己赚钱自己花?一旦接受对方的馈赠,那这不就是伪独立?
在这套语境里。
彩礼只是一个虚张声势的幌子。
独立也不过是随时都能被打碎的人设。
本质上,还是社会在拿放大镜观察女性,对她们过分吹毛求疵。
你看,怎么偏偏没几个人问:
独立男性到底要不要用自己的钱送嫁妆?
谁规定了女性必须要独立,男性必须要阳刚?
我们真正愤怒的是什么?
是简单粗暴地给两性形象下定义。
是用整齐划一的步伐,抹杀了灵魂碰撞的可能性。
而现在,这套性别对立的靶子拦在了每个人面前。
竖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心防。
不分男女,所有人都成为了这套性别规则下被挟持的人质。
拿掉心中的那道枷锁吧。
每个人的不一样都值得被尊重,被接纳。
明明女性也可以阳刚、独立、粗放。
男性也可以追求干净、柔和、精致。
别忘了。
男人,女人。
你首先都得是一个:
人。
而每一个人,都有成为自己的权利。
包办婚姻、裹小脚等中国旧社会的种种封建陋习,如今都已经被摒弃了。
性别教育咋还倒退行走?
但愿,在不远的未来。
人们终将理直气壮地感慨:
以前他们居然还搞性别绑架这一套?
真老土。
编辑:西雅图不想睡
科幻片反串之旅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反串之旅剧照,反串之旅hdbd高清版,反串之旅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反串之旅》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