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池塘》是由美国导演马克?雷戴尔执导,于1982年在美国上映的一部剧情片。
该片根据欧内斯特?汤普森的同名戏剧改编而成,并获得了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
《金色池塘》讲述了:年老的诺曼与女儿切茜的关系一直很僵硬,两人因缺乏沟通而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后来在母亲的劝说和帮助下,女儿切茜最终与父亲化解了矛盾。影片通过对父女之间矛盾的展现,暴露了致使他们产生隔阂与误解的原因所在。
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本是最亲近的人,他们互相牵挂、互相关怀。但随着子女的逐渐长大,父母的日渐衰老,难免会因代沟思想产生矛盾。
存在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矛盾没能及时化解。当一个个小矛盾积攒于心,并达到极限时,就可能会使原本亲密的关系变得疏远、和睦的关系变得僵硬。
本片开头以洒满金色阳光的池塘,将观影者带入情景中,同时响起一段温馨悠扬、掺杂着潜鸟鸣叫声的背影音乐,在交代故事发生地点的同时,为影片注入一抹温情。
影片通过对诺曼与女儿切茜不和谐互动的描绘,切茜对陈年旧事的重提,以及与母亲倾诉厌恶父亲的心情,诠释了这对本该亲密的父女为何会相看两生厌,同时也给观众带来有关两代之间沟通的思考。
诺曼与切茜关系不合的原因
为了庆祝诺曼80岁的生日,切茜发来邮件称自己会带着新男友和继子一起给父亲过生日。而父女的第一次见面便给人一种并不亲昵的感觉,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女儿不远千里来为父亲庆生,看似和睦的父女为何关系会如此僵硬呢?
(1)父亲诺曼脾气古怪、个性执拗,不恰当的表达方式成为引发矛盾的燃点
诺曼是一个个性极其执拗的老头,他固执地认为女儿不喜欢下棋只是因为害怕输。
当见到女儿的新男友和继子时,诺曼并没有表现出友好的一面。反而尖酸刻薄的话语,使得场面陷入了尴尬。
诺曼的初衷是好的,他在以自己的方式替女儿把关,考量女儿的新男友是否能给女儿带来幸福。只不过,性格使然加上不恰当的表达方式,使得切茜对自己产生了偏见。
(2)喜爱争斗的女儿,曲解父亲的意思
在切茜见到诺曼时,诺曼说到“看看你,真是个小胖丫头。”在诺曼看来,不管女儿长多大,样貌变化了多少,始终都是自己疼爱的孩子。
但切茜却认为父亲所说的这句话,是不认同她成长的表现,认为父亲在为当初那个跳水不好的胖小孩而失望。
当继子比尔邀请切茜一起下棋时,诺曼拒绝了他,并且表示父亲喜欢下棋,只是因为喜欢打败别人的感受。或许小时候切茜同父亲下棋经常输,让她一度认为父亲喜欢从打败别人中获得快乐。
但站在父亲的角度,同女儿下棋只是陪伴女儿成长的一种方式。
女儿的性格就像母亲所说的一样:“你这孩子天生太爱争斗,这一点可不是很招人喜欢的。”天性爱斗加上自我曲解父亲的本意,使得切茜与诺曼的关系愈发疏远。
总之,诺曼与切茜之间的矛盾是很正常的,这本是一两句话就可以化解的。但因为女儿将不满委屈藏匿心中,父亲又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方式不当,这等同于任由矛盾发酵,最终产生隔阂。
从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出,诺曼的性格虽古怪,但同妻子埃塞尔的相处却十分融洽,这主要得益于埃塞尔的包容。
埃塞尔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她如同心理咨询师一般耐心地观察一切,倾听一切,这使得埃塞尔能成为了父女关系和解的外力之一。
埃塞尔倾听女儿心中的委屈和对父亲的不满,帮助女儿分析她同父亲关系不和的关键,并使女儿认清自己心中真正的需求,并非是要和父亲分个孰是孰非,并在最后鼓励女儿用实际行动同父亲和好。
母亲埃塞尔在这对父女之间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她爱自己的丈夫也爱自己的女儿,并为两者和好默默努力着。
切茜与新男友去欧洲度假,并将继子留给父母照看。当切茜度假而归,看到继子比利与父亲相处融洽,一同开心地泛舟钓鱼时,不禁疑惑为何他两人能相处这么好,而自己同父亲就不能成为朋友呢?
但无疑比利与父亲的亲近,给了切茜能和父亲和解的希望,这也成为了这对父女最终能和解的另一外力。
比利与诺曼由最初的不信任到相互理解,使得切茜开始思考导致父女关系恶化,或许还有自己的原因。
无论是母亲还是继子比利,不过是父女和解的外力。而真正促使两人最终和解的关键,是他们本身。
在母亲鼓励下,切茜决定同父亲好好谈一谈。而面对女儿的主动示好,诺曼是给予积极回复的。
从影片中看出,诺曼虽然说不愿意让切茜为他庆祝生日,但当天却整理好服装,打好领结,等待着女儿的到来。
当外力推倒了横跨在父女之间的高墙,内力又促使父女两人各自打开心窗时,诺曼与切茜发现他们是互相爱着对方的,只不过他们原先将矛盾和不满置于了亲情之前。
在每一段关系中,都离不开沟通二字。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这是别人难以窥探的。而沟通恰好是双方互通心意、传达想法的工具,它一直存在,只不过有人擅长使用,有人却不擅长使用。
影片中的切茜和诺曼就是不擅长沟通的那一类。在没有同父亲心平气和地谈话之前,切茜自认为父亲是个自私的人,不会真心祝福自己找到了新的幸福。
当切茜在母亲鼓励下敞开心扉,一番深入交流后,父女各自放下心中芥蒂,像朋友一样分享着最近发生的事情。通过沟通和交流,切茜发现父亲是爱自己的,他为自己感到自豪和骄傲。
沟通是搭建在爱与爱之间的桥梁,即使再亲近的人,也不可能完全猜透对方心中在想什么,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代沟思想,这时就需要借助沟通和交流去传达各自的想法。
陈凯歌导演曾经说过:“电影是细节的艺术。所有细节的具体指向,并不是细节本身,而是高于细节的那一点东西。当这点东西出现的时候,感动就发生了。”
在电影《金色池塘》中,有多处细节刻画的艺术手法,导演抓住了这些生活中平凡又能体现父女疏远或关怀的细节,客观呈现出来,带给观众最真实的感情。
比如,女儿见到父亲后,在打完招呼并亲吻父亲的脸颊时犹豫了一下。但从这一个细小的动作,我们便能看出,切茜心中对父亲存在着芥蒂,也从侧面反映了两者的父女关系很僵硬。
在诺曼与比利将船开到暗礁湾,直到日落也没有钓到鱼时,诺曼随口而出“天黑了,切茜。”就连掉入水中,他口中一直喊着的还是女儿的名字。生死挣扎时,他最放不下的还是女儿。
影片通过对这对父女细节的捕捉,客观地展现了女儿与父亲的疏远,以及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意,让观众深切感受到父女情深和沟通的重要性。
《市场导报》曾评论到:《金色池塘》是一部属于演员的电影。由于导演选对了演员,因而增加了影片的精彩程度。
女主角凯塞林?赫本和男主角亨利?方达的精彩的演出成为此片的亮点,两人也凭借此部影片,分别获得了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主角的称号。
凯瑟琳·赫本以独特的戏剧天分纵横美国影坛60多年,曾参演过《清晨的荣誉》《寂寞芳心》等多部优秀影片。在此部电影中,凯瑟琳·赫本用她独有的略带夸张的表演,将一位对生活和充满了热爱老太太表现的淋漓尽致。
此部影片为亨利?方达拍摄的最后一部影视作品,他曾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六名,拍摄过《愤怒的葡萄》《战争和和平》等影片。此片中亨利?方达用精湛的演技,成功塑造了诺曼的固执倔强的形象。
影片中尤为经典的表演是:当女儿与自己主动和解时,他不知所措地张开手掌,眼神自然流露出惊讶和喜悦。当女儿表示以后会常来看他时,他低下头回答“你母亲会开心的”,此话像是为了防止失落而有意遮掩期待。无论是微表情还是微动作,又或者是台词,都深刻展现了人物独特的性格特点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结语:《金色池塘》这部以父女亲情为题材的电影,他的大众化与普遍性的特点击中了很多人的内心。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诺曼女儿的简?方达,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亨利?方达的女儿。该影片也让他和女儿简·方达冰冻多年的父女关系终于融解。戏里戏外,不禁让人动容。
《金色的池塘》告诉我们:如果阻挡在亲情之间的冰山,是多年累积的误解和矛盾,那么沟通便是融化冰山的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