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耶茨的长片处女作《革命之路》,“革命”是说住在革命路上的年轻夫妻,也是打破自己投身其中打造的舒适圈,一语双关。
小说被翻拍同名电影《革命之路》,由英国影坛模范夫妻——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和奥凯特·温斯莱特主演。
从《泰坦尼克号》在灾难面前,爱情依然突破尺度,越过等级,超越偏见,深入人心的神仙眷侣,再到《革命之路》年轻友善的惠勒夫妇,平凡生活中的革命者。
电影的片名并不太讨好观众,甚至劝退了一部分观众。《revolutionary road》豆瓣评分8.1分,b站打分9.7分,离不开理查德耶茨的好故事,还有一个擅于挖掘故事并遵从原著的导演萨姆·门德斯 sam mendes,再加上一对影坛神话,把平凡生活中的“不甘心”演的格外出色。
“你们是惠勒一家,你们是很般配的人”。
当他们第一次见面,他是高谈阔论的有志青年,她是向往成为名演员的未来之星。
婚后的他们变了。他变成了在公司做不喜欢工作的无聊上班族,她成了不入流的糟糕演员。
耶茨重蹈覆辙,一如既往他对于失败的执念。
著者在随意左右一个人的意志上,还真是罪孽深重。
住在革命路上一幢清醒的小房子里,惠勒夫妇给整个镇子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不甘于平凡生活,妄图逃离日复一日的生活和工作,去巴黎,去那个自由的妄想之地。换一种身份去工作,去进修,去做回文艺青年。
“他是第一个真正了解我们在说什么的人,
也许我们跟他是同类”
“如果疯狂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
我不在乎我们是否完全疯了”
“钱是个好借口,但是一般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临阵畏缩了吗?发现呆在这腐朽无望的空虚里更舒服是吗?”
“永远不去寻找真正的自己。”
唯一能听懂他们话的是个现实世界的“疯子”,被电击疗法刺激了37次,最后忘记了数学,说着“不清醒”的话。
没有周全的计划遭遇残酷第三胎和职场突来的飞黄腾达,“无法放弃,不能离开,不能留下,他妈的对别人毫无用处”。去巴黎的希望断送,将两个人推向了更痛苦的深渊。
最爱的一个片段是电影从70分开始,april在酒吧抽着烟流着泪的独白,而后起身跳舞,音乐有多欢乐,人就有多绝望。这个拐点之后,泰勒夫妇的生活失去色彩。
电影不止想演绎20世纪中产阶级的婚姻生活。
“everything's kinda going out of focus”(一切事情都偏离轨道),也是我们的现状,一语成谶。电影给我敲了一记钟,”勇敢的生活啊,不要害怕啊。”
尼采说:“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
谁不想呢,自由之所以被歌颂,是因为很少人愿意跨出舒适圈,承受自由之苦。
耶茨无情,他很少留给读者安慰。
译者为《十一种孤独》加了注脚,同样作为这部电影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