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墙》pink floyd the wall (1982)
这部电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它用迷幻的影像和摇滚乐讲述了一个非典型乐队主唱的成长史。儿时,平克(bob geldof 饰)的父亲在二战中身亡,母亲与家庭医生关系暧昧,这让他幼小心灵备受创伤。在学校,他对呆板的填鸭教育深恶痛绝,时刻准备着绝地反击。成年后,他在泡吧时结识了风骚的舞女,并与之发生了关系。然而,性欲的满足感并没有维持太久,他就厌倦了这种不靠谱的感情,特别是他对于女人的怀疑和嫉妒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当对方再度示好投怀送抱的时候,他便歇斯底里地爆发了,仿佛要把全世界都砸碎了才算安心。在此期间,他还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情绪和愤世嫉俗的观念,在物质丰富的生活中,他的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在工业化大行其道的环境里,他还固守着梦想的断壁残垣……
《大门》 the doors
摇滚电影的推荐怎么能缺了《大门》这部电影呢?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1960年代,美国迷幻摇滚代表大门乐队的灵魂主唱吉姆·莫里森从一夜成名到自我毁灭的人生经历。奥利弗·斯通这部影片好像嗑了药拍出来的、混乱的、关于最后一位摇滚诗人的传记电影。电影有力地捕捉到了一个有自毁倾向的摇滚明星,如神般狂暴的人生。 只有疯子才能拍疯子,电影呈现出一种催眠般的氛围。
《与歌同行》walk the line
这部影片是由詹姆斯·曼高德执导,杰昆·菲尼克斯,瑞茜·威瑟斯彭,罗伯特·帕特里克等演员主演的音乐传记电影,于2005年11月18日在美国上映。约翰·卡什本是个阿肯色州乡村小子,儿时一场意外令他弟弟身故,从此他便活在父亲的谴责和嘲讽下无力翻身。爱音乐的他慢慢以乡村歌手成名,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外出巡演时偶然接触到毒品慢慢令他不能自拔,将他带入深渊。吸毒令妻子薇薇安带着孩子离开了他,他只好去找心仪已久、但因婚姻在身无法在一起的女歌手琼·卡特,后者给予他援手,帮助他戒毒,却也一次次拒绝了他的求爱。戒毒成功的卡什得以重启事业,和卡特的爱情也在两人的舞台上终成正果。
《冲破黑暗谷 》tommy
这部1975年的摇滚歌剧最大的贡献就是,它网络了一大批那时代的摇滚和电影界的明星,包括“谁人”乐队(the who)、埃尔顿·约翰、杰克·尼科尔森、安·马格丽特(她因此片而被提名为最佳女演员)、蒂纳·特纳和埃里克·克莱普顿。由the who操刀的音乐实在是太经典了,《tommy》这张专辑也成为摇滚史上最终名的摇滚歌剧专辑之一。本片讲述汤米(罗杰.戴德里饰)在小时候因窥见母亲(安.玛格丽特饰)与情夫通奸而变成盲哑白痴,长大后偶然发现他具有打弹子机天才,因而成为青年偶像。后来突然复原,更被捧为神人一般。除了再现经典的音乐外,本片映象技巧亦十分多采多姿。
《摇滚万万岁》 this is spinal tap
《摇滚万万岁》是由美国spinal tap prod.公司出品的音乐喜剧电影,由罗伯·雷恩自导自演,克里斯多弗·盖斯特担任编剧和主演。罗伯·雷纳导演了这部“伪纪录片”,他虚构了一个叫spinal tap的英国摇滚乐队,为我们展示了这支乐队从“噪音爵士乐”到“迷幻乐”再到“硬摇滚”的发展过程。电影重点展现了spinal tap在美国的首次巡演,以及它最终导致了一连串的侮辱性的混乱结果。摇滚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纯洁,这部电影把真相扒出来给我们看。
《摇滚芭比》 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本片改编自米切尔的外百老汇摇滚剧,将70年代性别模糊和摇滚崇拜的潮流表现得颇有人情味。约翰·卡梅隆·米切尔和词曲作者斯蒂芬·特拉斯克共同构思了一出名为《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的音乐剧,一个关于东德变性摇滚歌手在美国闯荡并寻找真爱的故事。曾出品过《我杀死了安迪·霍沃尔》和《天鹅绒金矿》等影片的killer films公司制片人在看过该剧之后也被深深吸引,他们随即找到米切尔和特拉斯克,希望将它搬上大银幕。影片在2001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并一举拿下了戏剧类最佳导演及观众票选最佳影片两项大奖,随后获得第51届柏林电影节泰迪奖最佳长片。
《metalhead》
冰岛导演ragnar bragason最新作品《metalhead》 (金属党,又名"málmhaus")参展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影片讲述一名年轻女子由于兄弟去世而过度忧伤,“变成”了她的兄弟的故事,影片中播放了来自 judas priest, riot, lizzy borden等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