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74年12月,香港跑马地发生了耸人听闻的纸盒藏尸案:16岁少女卞玉英在安美雪糕店借用电话,后被杀害。次日,其尸体被人发现藏于街上的电视机包装纸盒内,后来警方凭借“科学鉴证”将嫌疑人欧阳炳强定罪判刑。
但其妻张金凤相信他是无辜的,并曾先后4次上诉,但都没成功,1993年,导演陈学人将此案件改编为影视作品,它就是由任达华、叶童等人主演的《纸盒藏尸之公审》。
本片并不是根据藏尸案改编的唯一影视作品,但它胜在故事框架与原案没有太大出入,也更侧重于表现嫌疑人的家庭生活以及警方定案的整个过程。而在情感上,导演编剧也更倾向于原案嫌疑犯无罪,这具体表现在影片使用的类型片式拍法以及对凶案过程的惊悚化处理,并讽刺了所谓“科学鉴证”的合理性。
电影开头是一场凶杀未遂的戏,一女子在楼梯间被陌生男子袭击,被一老人制止。陌生男子见状逃离了现场,目击老人因受到惊吓突发心脏病倒在地上。这场戏出现在片头,看似与原型案件无关,实则是互文的关系,正好呼应电影中“关键证人才伯车祸身亡”这个情节,两个事件都没有目击者。与这段戏相衔接的,是欧炳强(任达华)一家子的日常生活。
任达华塑造的欧炳强这个人物很有层次感,给影片增色不少。案发之前,欧炳强是个重视家庭的人,他会陪妻女去游乐场,还一起去拍了全家福;他偶尔会目露凶光或者拍死蟑螂,吓妻子张翠凤(叶童),但这也只是和她开玩笑;他懂得自律,在面对隔壁陪酒女的勾引时,他没有背叛妻子;他乐于助人,同事有事他主动帮代班。种种细节表明,他是个好男人。
案发之后,他在法庭上不承认自己杀人,觉得这一切都是巧合;可在妻子热衷为自己上诉,不顾工作生活时,他对妻子说出了犯案经过。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妻子打消上诉念头,和女儿能重新开始。
影片最后,牢房内,欧炳强看到一只蟑螂在地上爬,他把蟑螂抓到窗台上让他爬出去。这只蟑螂其实就代表了欧炳强一家人,他们都需要从凶案阴影中释怀。
再来说说叶童,她在片中饰演的张翠凤是个痴情固执的女性形象。与九十年代她出演的《溶尸奇案》、《轰天绑架大富豪》两部影片中的角色相比,张翠凤这个角色更悲惨。她有个美满的家庭,却因为凶案而支离破碎;她想过自杀,却放不下女儿;她病急乱投医,被冒牌律师骗;她走火入魔,甚至想要把女儿送到亲戚家,来专心请律师来帮丈夫再次上诉。
对于像张翠凤这样一个家庭主妇而言,结了婚之后,丈夫和女儿就是她所有的依靠。她之所以会这么走火入魔,正是因为她想捍卫自己的家庭。
叶童在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采用很多情绪化的表演方式,不管是她开心的笑,被老公吓到时的惊恐状,还是庭审时的声嘶力竭;丈夫说出犯案经过时的诧异等等都很具有说服力,也就能让观众对这个角色产生共情。
本片在当年公映时被定位为只准18岁以上观众观看,但导演编剧在创作之初并非借原案来制造视觉奇观,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而是通过纸盒藏尸案这个“壳”,来讲当时香港社会的“里”。原案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廉政公署成立,打破了当时香港警届的贪腐局面;另一方面,警方又追求破案效率,想要证明“科学鉴证”是有效的。而本案在当时处在风口浪尖,所以才会被大家广泛关注。
时至今日,案件的真相已不再重要,原案嫌疑人欧阳炳强也于2002年获得假释,在谈及本案时,他平静地说:“这个案子已划了句号,我有生之年都不想再提。”
根据这一案件改编的影视作品还有很多,如电影《箱尸奇案》(1993)、《纸盒藏尸》(1976),电视剧《大件事:纸盒藏尸》(1977)、《阳关道》(2018)等,小伙伴们可以把这些影视作品找来看看。(张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