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62年夏天,西班牙全国的中餐、日料和韩国餐厅,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歇业,几个月内,想吃口亚洲菜都找不到地方。
顾客们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一个美国电影公司,在拍一部叫《北京55日》的“大制作”,他们花钱把所有找得到的亚洲人都请去拍戏了。

这电影讲了啥呢?
故事的主角是八国联军里的成员。当他们从天津登陆来到北京后,这里到处是“暴民”在杀洋人,“暴民们”还把一群西方外交官困在了北京。
德国公使克林德上街散步,就被不讲道理的中国人活活打死。
英国驻华公使还是个圣母心,一直主张包容和爱护中国人,他后来参战打义和团,都是被逼得没办法才动手的。
美国大兵更是“军纪严明”,别说骚扰百姓了,在街头打死个义和团他们居然都会赔钱。
这要是现在的美国大兵看到了这剧情,说不定都会吐槽,你们这群怂包,老子在阿富汗天天霍霍平民,别说赔钱了,被判刑的都没几个!

但哪怕外国人如此文明,清政府和义和团的还是蛮不讲理,执意要把外国人赶出北京,他们不答应,双方就大打出手,围困了使馆55天。
在这55天被困的时间里,这些西方人各种神勇,在数千人里七进七出,保护妇女小孩,顺带和美女谈了恋爱,终于等到了援军打进北京,解救了被围困的外国人。
好家伙,咱们熟知的八国联军侵华,硬是被拍成了《拯救大兵瑞恩》?
以我们的立场看,这电影当然是完全站在侵略者的视角,给八国联军侵华行为洗地的。
但巧合的是,我发现现在的不少公知,对当年那段历史的立场,说法跟这部电影居然没啥区别。

比如什么“八国联军是因为义和团先动手才进攻北京的”啊,什么“义和团就是一群暴民,没脑子,盲目排外”啊,什么“清政府不懂外交,四处宣战,酿成大祸啊”,等等等等。
尤其是事件的主角义和团,近些年是被黑得体无完肤,甚至都成了公知辱骂爱国者的专有名词,每次外国做了什么让中国人义愤的时候,就有公知骂咱们都是义和团。
前不久hm和耐克的事件里也有不少这种人,想法设法想给自发抵制外国货的中国人扣一顶“盲目排外”、“义和团”的帽子。
但历史上的义和团,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我是南瓜,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群这些年被黑得最惨的爱国者的故事。
1
1895年,山东大旱,地里没收成,官府催收的粮食却一点没少,再加上四方盗匪横行,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在山东曹县烧饼刘庄,有个叫刘士端的富户,年轻时跟江湖术士学过一套咒语,能召唤出“金钟罩”,刀枪不入。
这刀枪不入当然是骗人的,但他的拳脚功夫却不是假的,他带头成立了一个叫“大刀会”的组织保护老百姓,带头打退过几伙土匪,在当地有点威望。

现在眼看日子没法儿过了,刘士端一咬牙一跺脚,去戏班子买了身黄袍,自封“皇帝”,带着村民就造反。
没想到,“出征”当天突然下了场雨,大家一看下雨了,那不赶紧回去种地?吃几顿饱饭?于是,这伙人纷纷掉头回家不造反了。
这场“起义”刚走到村口,就宣告失败了。
这事听起来有点滑稽,但当年的中国的老百姓们,对统治者的要求就是这么低,只要不让他们饿死,给大伙一条活路,大家就会本本分分当顺民。
可就连这点要求,清政府很快也满足不了了。
鸦片战争后,列强不光掠夺中国的资源,还派来了传教士传教。
当时外国来华的传教士,不仅负责传教,有的还直接给外国军队办事,名义上是牧师,其实就是间谍。
传教士们为了传教或者发展势力,对来报名的人不光来者不拒,还常常发钱让大家入教。
当时有民谣说:“为什么要入教?为了六块北洋造;花完再找神甫要,神甫不给就退教。”就很真实。
而且,因为大清打不过洋人,但凡是长了张洋人脸的都有法外特权,地方官稍有让他们不满意的,他们就找自己的大使告状,地方官怕把事情闹大,只能忍气吞声。
眼看当官的都怕传教士,很多土匪恶霸、地主乡绅,就纷纷入教抱大腿,为非作歹,强抢老百姓的土地和妻女,和老百姓冲突不断。
1870年,法国领事丰大业以“教会冲突”为由,威逼钦差大臣崇厚调兵镇压反对法国教会的百姓。
崇厚不肯听他的摆布。这个丰大业居然对崇厚连开两枪,迸起的碎瓷片打得崇厚血流了一脖子。

出了大门,丰大业又开枪打死了知县刘杰的家人。
围观百姓是忍无可忍,就一拥而上,把这个胡乱杀人的法国领事活活打死,顺带着把法国望海楼教堂也烧了。
这事怎么都是洋人理亏在先吧?可法国不管,要求清政府道歉、赔款,还要杀够数十个中国百姓“抵命”。
其实,当时的法国正因为普法战争节节败退,压根无力威胁中国,但清政府完全不懂世界形势,这些要求全答应了。
还有天津教案、南昌教案、山东梨园屯教案。。。每次不是洋人占了老百姓的地,就是拆了老百姓的庙要盖教堂,中国人只要反抗,他们就让清政府出面镇压,要钱、要道歉。
光是在酉阳教案中,法国传教士动用军队打死145个中国百姓,结果最后还是以中国人赔款道歉告终。
也有地方官同情百姓,和洋人斗争,但他们大部分很快就会被软弱的清政府撤掉,只剩下为虎作伥的软骨头。
几次三番下来,洋人和教民更加横行无忌,有教民娶了老婆,过了段时间把老婆打死了,对方的哥哥去官府告状,结果差点被官府丢到牢里。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生在当时,整天被教民和洋人欺压,你的妹妹被他们杀害了,告官也没用,官府也帮着他们。
从你出生开始,你就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大字不识几个,也不知道怎么科学地组织大伙儿反抗才是对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你能怎么办?!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义和团运动慢慢兴起了,官府不管事,那老百姓就只能以暴制暴,自己保护自己。
1897年,河北冠县洋人要强拆百姓们的庙,地方官不敢管。
当地有个叫赵三多的老农民,练过拳,也教义和拳,他就带着3000多个弟子在教堂门前舞刀弄枪,示威,想吓唬吓唬洋人。
结果,传教士比他们狠多了,他们带着教民向村民们开枪。枪声激起了大家的怒火,当晚,大伙儿抄起兵器就把这个教堂砸了。
传教士的人被杀了,也疯狂展开报复,传教士抓到练义和拳的,就把他们的辫子拴在门槛上,拿斧头把他们的头在门槛上活活砸烂,叫“砸杏核”。
从1890年开始,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一带的穷苦农民,很多都在练过些拳脚的同乡组织下起来反抗。男女老少都有,男的叫义和拳,女的叫“红灯照”,练功习武,保护家园。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久而久之,这些互不统属的人,都被称为“义和团”。

2
一开始,义和团成员是练本地常见的梅花拳、刀术和长枪,但这些东西打不过洋枪洋炮啊,这群农民又没受过教育,咋办呢?
他们中有的人就搞出了一种神拳,说“请神下凡”来帮他们。
按传道者说的,只要你念经喝符水,烧香磕头,念咒完了,往往会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再起来以后,就请动天上的神仙“附体”助阵了,会百般武艺,刀枪不入,打仗不怕死。
当然,这个“请神”也不是谁都能请的,跟自己条件越接近的,成功率越高。比如你擅使长枪,你就可以“请”来杨家将、赵云和岳飞。
如果你是使长棍,还属猴,那你可以“请”齐天大圣孙悟空;假如你是农民,只抡过锄头,啥兵器都不会,也可以“请”猪八戒。
总之,看自己像啥就请啥。中国那么多神仙,总有一款适合你。

义和团组织松散,现在提起义和团,你第一时间甚至都想不出一个代表人物,因为他们就是民间本能的反抗意识聚集起来的,都是小团体,所以他们的素质也是良莠不一。
对于“神功”,有的人深信不疑,但有的人却是不信的,反而很注意学习先进技术。有的人就盯着洋人和恶霸打,不乱杀教民,但有的人也会趁机打家劫舍,练拳的时候嘴里都喊“杀洋人”、“杀洋娃娃”。
根据俄国随军记者扬契维茨基记载:有的义和团成员是拿着步枪,学习操作火炮的。
就算咱们教科书上那张义和团的照片,你也明显能看出他们腰间是有枪支弹药的。

后来俄国人在东北打义和团的时候,甚至还闹过这么一个笑话:
其中有一个叫鲍古拉夫斯基的,看到一个义和团成员从身边跑过,他的同伴刚要开枪,他马上制止说:
“等一等,别浪费子弹,让我用军刀收拾他!”
话音刚落,他就提着刀朝这个义和团成员扑了过去。
结果那个人反手就是一套苇名剑法,掏出枪就把他打成重伤,把他都整蒙蔽了。
说好的你们义和团不用火枪的呢?
大人,时代变了!
随着教民和义和团冲突越来越严重,义和团的主张也越来越直接,就是把这些祸害他们的洋人,从中国的土地上彻底赶出去!
他们的声势越来越大,1900年4月,义和团已经闹到了北京周围,他们到处围攻洋人,拆电线,破坏铁路、烧洋人的车站。
只不过,他们这么做不是公知说的是因为“迷信”、“不懂现代科技”,恰恰相反,义和团员也知道这些是洋人逃跑或者相互报信的工具,所以才要拆掉他们。

传教士被杀的消息频频传来,列强给清政府施压,要他们镇压义和团。
但很多官员同情老百姓,他们给朝廷上书力争,说洋教在民间欺压百姓,才有的义和团,如果真的按照外国大使的要求残酷镇压,滥杀无辜,反而会激起更大的民变!
慈禧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对义和团一直是惩治为首的,其他从犯从轻处罚。
但外国人不满意,不仅要求处理,还要求必须按照他们说的处理,整天指手画脚,教慈禧做事。
4月7日,列强甚至派了几艘军舰过来军演,施压。他们几乎是以下命令的口气,要求清政府两个月内必须处理掉义和团!不然他们就派兵来北京!

如果列强的军队真的来北京了,谁也不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万一他们想要推翻慈禧呢?慈禧拦得住吗?
慈禧很想做点什么和列强斗斗法,但苦于手里没什么牌。
这时候,她想起了顺天府尹和刑部尚书给她联名上的折子,他们建议,义和团“有古侠士之风”,并没有抢劫焚掠之事,如果严办,势必把他们逼成了匪。不如安抚他们,利用义和团,把他们仇视传教士的心导向洋人,借刀杀人。
于是,她主动招抚义和团,不叫他们匪,而叫“义民”,引他们进北京城。
清政府一变态度,不少义和团就变成了自带干粮的爱国者,他们一腔热血,决心要帮清政府打跑洋人,口号也从“反清复明”改成了“扶清灭洋”。
据《庚子事变文学集》记载,慈禧太后当时想要赏赐一位义和团老首领白银,结果他们却断然拒绝,还说:“某等自备资斧,欲图报效,不受国恩!”
3
6月7日,义和团进入京城。
整座城,一下子变得极其混乱,因为进城的人中不仅有拳民,还有各地来的三十万饥民,他们纷纷加入义和团,这些人的纪律性根本无法保证,他们不仅攻击教民,有的人还趁机对富户打砸抢。
有的义和团成员贪财,慈禧就开出悬赏,“杀一男夷者,赏银五十两;杀一女夷者,赏银四十两;杀一稚子者,赏银二十两”。忽悠他们杀人领钱。

很快,义和团和清军就把列强的使馆区围得水泄不通。
洋人也以救人为借口,出动了联军,在廊坊和义和团碰上了,双方大打出手,发生激战。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慈禧已经没有选择了,洋人派兵侵略不说,还可能威胁她的位子,就算是为了她的统治,也必须要开战了。
于是,就出现了慈禧一口气把各个列强宣战了一个遍的名场面。

但你要让慈禧真的跟洋大人翻脸,她也是不敢的,她真正的目的是以打促谈。
所以清军在联合义和团围攻使馆的时候,都在故意放水。
根据《英国蓝皮书》的记载,清军对使馆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但绝大部分的子弹飞得很高,炮弹也是实心弹而不是爆炸弹,除了树木和屋顶被打得七零八落以外,所造成的损失实际上等于零。
后来慈禧说到围攻使馆区的事就说:“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有叫他们十分尽意地胡闹。火气一过,我也就回过头来,处处都留着余地。我若是真正由他们尽意地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打不下来的道理?”

说到底,面对当时的列强,清政府根本没有发动广大人民死战到底的勇气,他们也不想放手发动汉人,而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在义和团的人看来,他们是为国报效,所以一个个全心全意,奋勇当先,死不旋踵。
可在慈禧看来,这使馆里的外国人和义和团,都不过是她手里的筹码,她幻想着靠他们能斡旋一下,让外国人不要继续往北京增兵,也不要追究她的责任,保住她的权位。
至于为了她的权位要死多少义和团的人,死多少平民,慈禧是不在乎的。

然而,慈禧和空气斗智斗勇,一顿操作猛如虎,但在使馆区里的外国人不怕她的吓唬,甚至都猜出来了她害怕杀死太多外国人的心思。
相比之下,在天津的战斗却打得极为惨烈,清军和义和团在这里真刀真枪地和八国联军拼命,双方都死伤惨重。
到了这一步,义和团的人就是再傻,看到战友被洋人打死也明白了,他们所谓的请神上身不顶事,可他们依然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在竭尽全力地战斗。
在这一刻,他们真的是为国为民的战士。
可是,大沽口登陆的联军足足有上万人,清军和义和团装备落后,虽然他们打得前所未有的拼命,但依然不是联军的对手。
其中,天津直隶提督聂士成就在战斗中牺牲,为国捐躯。

7月14日,联军攻陷天津,在城里大肆抢劫杀人。
天津失守,慈禧一看打不过,马上就当墙头草,准备丢卒保车。
义和团一夜之间就从她嘴里的“义民”变成了“土匪乱民”,要剿。清军开始给被围攻的使馆人员送西瓜蔬菜,反过来限制义和团的行动。
但这时候已经晚了,强盗们已经来了,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8月15日,慈禧仓皇出逃,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进入北京后,八国联军大肆抢劫杀人足足三天。
1960年,在义和团起义60周年时,作家老舍就写了一部叫《神拳》的话剧。在前言里,他就提到了一段关于他家庭的心酸往事。
1900年,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劫掠的时候,老舍的父亲就是一个守城军官,洋兵打进地安门时,老舍父亲的弹药袋被子弹打中,火药烧起的大火瞬间吞噬了他的全身。
好不容易把火扑灭,老舍的父亲已经是奄奄一息了,混乱中,老舍的堂哥没能抢出自己亲人的遗体,为此自责懊悔了一辈子。
当时,八国联军还轮番冲进老舍家里抢劫,连他邻居张大妈的戒指、李大妈的发钗都没漏下。有的小孩被吓得哭闹,抢劫的洋兵反手就一刺刀捅过去。老舍被母亲放在一个箱子底下,躲过了一劫。
八国联军以报复义和团为名,把设立过拳坛的地方都付之一炬。还大肆给平民扣“义和团”的帽子抢劫、强奸,百姓稍加阻拦,他们就滥杀无辜。
根据《庚子大事记》的记载,“皇城之内,杀戮更惨,联军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一致横尸遍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

8月20号,清政府下了个罪己诏,把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为了和洋人和谈,各地的官员都开始残酷镇压义和团,尤其是袁世凯。
很快,在清政府和洋人的合力下,义和团运动也被绞杀了。
这群爱国者的热血,就像一现的昙花,转瞬之间就被掐灭了。
尾声
在最近的电视剧《觉醒时代》里,有这样一段拍得很感人的桥段:
李大钊和陈独秀在河边碰到了一个当年的义和团成员,他在给自己的老战友们放河灯。
李大钊上去问,老人说:
“他们都是为了国家被洋人杀死的,死的时候个个都是活蹦乱跳的小爷,媳妇没娶就走了……”
李大钊安慰说:“他们是为国捐躯而死的,死得值啊。”
“值个屁!……为这样的国家去死,是冤大头。你看看这满河堤上,这么多年来,一年三百六十天,哪天不是满满当当的灾民呐,饿死的、冻死的、病死的,扔在路边没人埋。你们二位是白面书生,我就问你们一句,这样的国家还有救吗?”
老人接着说道:“政府?哪见过这么混蛋的政府?八国联军杀进来的时候,这海河上到处漂的都是中国人的尸首,有的没了头,有的四肢不全,有的女子光着身子,可怜呐。
老百姓命苦,这么多年,习惯了。”

义和团最可悲的地方在于,他们是一群朴素的爱国者,愿意为了这个国家献出自己的一切,愿意为了同胞们的幸福,和侵略者血战到底。
可自始至终,他们都被清政府当成一个工具人,一开始利用他们打击洋人,事情惹大了之后,他们又被清政府无情抛弃,杀给洋人看,人头滚滚。
他们的失败,让他们直到百年之后,还被各路公知拉出来不断抹黑,鞭尸。仿佛八国联军侵华,都是他们的错;仿佛都是他们的反抗,才害死了其他的中国人。
可是,他们不反抗就不会死了吗?
在那样一个落后的旧中国,在那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在那个殖民者抢走大部分资源,还可以“合法地杀人”的地狱里,有一百种不用刀子杀人的办法。
就像这剧中老者说的“一年三百六十天,哪天不是满满当当的灾民啊!饿死的、冻死的、病死的,扔在路边没人埋。”
不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难道要坐着等死吗?!
一个民族要多绝望、多无助,才会眼睁睁地看着同伴一个个倒在洋枪下,也只能选择喊着“神功护体”,端着大刀长矛继续往前冲锋呢?
骂义和团盲目排外,不就等于在说“不做安安饿殍,犹效奋臂螳螂”吗?!
义和团就是再愚昧再排外,也比跪着当狗的软骨头好。
孙中山先生就评价说:“然而义和团的人格,与庚子辛丑以后一班媚外的巧宦,和卖国的奸贼比较起来,真是天渊之隔。可怪他们还笑义和团野蛮,哼!义和团若是野蛮,他们连猴子也赶不上!”
义和团运动虽然有不少盲目性,也有种种缺点,但它让侵略者意识到了,他们永远不可能像殖民印度一样殖民中国。
也正是在这次运动之后,列强放弃了直接瓜分中国,而是开始扶植起买办傀儡政府,维持表面上的统一,只要这个政府不断把人民的利益出卖给他们就行了。
八国联军总指挥瓦德西就说:“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1900年,英国政治家罗伯特·赫德,从义和团对中国做出的预言:
五十年以后,将有千百万像今天义和团民这样的中国人,全副武装,听候中国政府的号召,他们将使任何外国人都无法在中国待下去,他们会把他们的国旗,连带着一切外国势力强加给他们的一切,加倍奉还给所有侵略者。
某种意义上,50年后的1950年,我们真的办到了。
1950年,香港有一部叫《清宫秘史》的电影在全球各地上映,这部电影对义和团大加讽刺,认为他们是一群脑残的暴徒。
于是,教员专门为此写了篇文章,在文章里说了一段振聋发聩的话:
到底是中国人民组织义和团,到西方各国“杀人放火”,还是帝国主义来中国压迫人民,激起人民对他们和贪官污吏买办走狗的反抗?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不可以不辩论清楚。

革命当然需要明确的目标,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最重要的,是需要团结广大被压迫的人民。
义和团在这几点上,都犯了严重的错误。
但我们批判义和团,是为了批判他们斗争方式的错误,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为了抹黑他们的抗争精神。
至于公知们批评他们,是想批评他们的“愚昧”,还是想批评他们的“反抗精神”,想必明眼人都清楚。
正如在最近新疆棉花的问题上,有许多大v一个劲地在抹黑民间自发抵制的行为,给我们扣上各种不理性的帽子,想要说我们盲目排外,说我们是义和团。
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网民们早就成长了,也自信了,绝大多数的人都在抗议的过程中,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克制。
所谓的“打砸耐克店”图是伪造的,所谓的“辱骂直播店员”是谣言,大多数人喊的都是耐克下架,都知道直播的工作人员也不容易。
如果这样理性的行为,都算是“义和团”的话,那我就做义和团,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