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见到了黄关军的遗体,妈妈崩溃:“ 从没见过儿子身上这么多伤。”
5月24日下午,甘肃白银市景泰县,黄关军的家人见到了黄关军的遗体,一家人泣不成声。黄关军的父亲黄顺林表示,看到满身是伤的儿子,心里特别沉痛。
在景泰县一家酒店里,黄顺林见到了儿子的遗物:一双跑鞋,两条短裤,和一件厚一点的冲锋衣。
“如果这件衣服他穿在身上,就可能躲过严寒。”
下午5时许,黄顺林见到了黄关军的遗体。
一家人看着满是伤痕的黄关军,抱头痛哭。
黄顺林说:“脸上和身上多处伤痕,很难想象当时的遭遇。”
02
残奥会冠军黄关军的故事,在微博上被转发了几万次。大家看完他的故事,大多如鲠在喉。
黄关军并非名人,他身上最大的标签是“残运会冠军”,曾经获得全国第十届残运会田径马拉松比赛男子全程马拉松听力障碍组冠军。
而如今,黄关军身上的另一标签是,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遇难者。
截至23日早上8点,新闻确认21人失去生命体征,黄关军是遇难者之一。
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发生后,“失温”一词上了热搜,因为此次遇难者大多是因为失温而失去生命的。
简单来说,失温就是人体热度的流失大于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随即引发病症出现,最终可造成死亡。
山地马拉松较为特殊,环境会越来越恶劣,气温降低、天气骤变常有发生,而跑在前面的人会最先遇到这种情况,黄关军就在其中。
让人心酸的是,黄关军是聋哑人,他甚至无法呼救。
黄关军跑在最前面,一是因为耐力好,二是因为他渴望得到前几名,拿下名次就能得到几千块奖金,这也是驱使黄关军参赛的关键原因。
03
一个渴望拿到马拉松比赛奖金的聋哑人,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黄关军并非天生患有聋哑障碍,而是在一岁时打针失误导致的。
黄关军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最普通的农民,没有条件送他去更好的聋哑学校,于是黄关军在初二那年辍学。
上学这条路,就这么被切断了,黄关军开始打工,但很难过的是,黄关军的打工之路也并不顺利。
他做过服务员、送过外卖,某媒体还称其做过十字绣。这也不难看出,黄关军找工作有多难。
不过最终黄关军发现了自己的特长——跑步。
黄关军小时候就很爱在村子里跑步,跑十几公里是家常便饭,后来他发现跑步可以挣钱,于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参加田径马拉松比赛上。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参加马拉松比赛也是可以挣钱的。
网上搜索可以发现,参加马拉松比赛不仅能挣钱,且很多赛事的奖金很高。2017年某马拉松赛事的奖金高达4万块。
黄关军需要这笔钱去维系日常开销,所以他把对未来的希望寄托于两条腿之上,希望自己能跑出一个未来。
于他人而言,跑步是爱好;于黄关军而言,跑步是谋生。
可是问题又来了,马拉松会对人造成体能消耗,平日需要进行持续性的营养补给,而黄关军拿不出这笔钱。
资助他的跑友说,黄关军平时就吃泡面,因为便宜。
我们平时都会被家人叨叨“泡面没营养”,但对于黄关军来说,他顾不上这些,他要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活法才可以。
04
黄关军有一个常年一起训练、比赛的好友叫马勇。
马勇说,大概是因为营养一直没跟上,黄关军身型瘦小,并不似其他跑步爱好者那般外形健硕。
但是即便日子很苦,黄关军也没有养成怨天尤人的性格。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黄关军的微信名叫“人生没有完美”。
从这个名字来看,黄关军像是个认命又不认命的人。他接受了自己聋哑的事实,但又不自暴自弃、坐吃山空,而是用健全的双腿挣钱。
马勇说,大家都喜欢和黄关军一起训练一起玩,因为他为人善良质朴。
黄关军能在这一路上遇到很多愿意帮助他的人,也是他的好性格使然。
虽然马勇和黄关军从未有过“交流”,但他们是心灵上的好友。
马勇提到黄关军丝毫不吝啬夸奖,感叹黄关军乐观向上,每次比赛都会做很充分的赛前训练,然后在比赛中拼尽全力。
“每次都特别拼,名次好的话,他才有奖金嘛。”
据马勇说,黄关军还有一个很远大的梦想,就是想再参加残运会,一方面是想拥有更好的成绩,一方面是进入专业队就有吃有喝了,不再为生计发愁,只是黄关军的成绩一直未能达到要求。
换个角度想,这个结果仿佛也在意料之中:
首先,黄关军没有资金让自己进行更专业的训练;
其次,他长时间吃泡面,营养和体能跟不上。
05
今年5月份的甘肃山地马拉松,是黄关军今年第一次参加100公里越野赛。
据好友说,他提前到了比赛所在地,品尝了当地特色,还看了当地名胜古迹,但谁都没想到的是,黄关军的生命停留在这场马拉松赛事上。
黄关军的故事,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字去形容,那便是“苦”。
比起绝大多数人,黄关军是相对不幸的那一个,甚至他几十年的人生中不曾有一刻是真正的欢愉。
但黄关军一直在“好好生活”,他最大的闪光点是从未有一刻自暴自弃。
直白点说,他可以为自己的人生找很多借口,可是他没有,而是用心发掘自己的特质,用跑步挣钱。
人生无常。如果按大多影视剧的套路,像黄关军这么苦的人生,应该有一个反转——反转是他赢得比赛被大家关注,或是成为网红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然而,黄关军未见“反转”,只有一苦到底的人生。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真实故事都在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也要向前看。
06
172名参加的选手,21人遇难。比例达10%以上,甚至超过了一般现代战争的死亡率。
在21位遇难的选手中,黄关军自始至终没有发出过一声求救:34岁的他,是参赛者中唯一的聋哑人。
有人把黄关军称作中国的阿甘。然而,命运对他比对阿甘还要残酷得多。
他出生在四川绵阳北川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北川,是汶川大地震中伤亡最大的一个县。
全县死亡、失踪人口达到近2万人,是这场地震全部死亡失踪人数的四分之一。震后,北川县政府异地重建,重建地点由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亲自命名,叫永昌镇。这里就是黄关军的家乡。
当时21岁左右的黄关军侥幸逃过一劫,但厄运比地震来得更早。早在一岁半那年,他生病打针,从此竟变成了聋哑人。
如今推测,很可能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导致的药物性耳聋。
这是那个年代,一部分孩子不幸的命运。出演春晚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的21名演员,就有18人属于药物性耳聋。
家里条件不好。父亲是街头卖水果的,家里还有个妹妹。上到初中二年级,黄关军就退了学,随后去成都打工。
后来,他在回答一位记者采访时回忆:
我想成绩好,我想读大学,可老师讲的我什么听不懂,每天晚上自己哭。
这个社会给残疾人提供的选择很有限,无非是做小工、送外卖一类的工作。他还沉迷过游戏,眼看要颓废地度过一生。
正是跑步,把他从命运中拔了出来。
从小黄光军就喜欢跑步。2014年左右,他发现自己因为打游戏而生活不规律,身体开始出现问题,于是就恢复了跑步。从此开始参加四川省残疾人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2019年,他拿下了在天津举行的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田径马拉松比赛冠军。
他终于成了远近闻名的大神级选手。
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用手机打下一行字:
自己的跑步生涯不会终止,以后还打算从事与跑步相关的职业。
07
在甘肃山地马拉松这场死亡比赛中,跑得越快的人,离死亡越近。
黄关军从比赛一开始,就在第一梯队领跑,以第一的成绩通过了比赛的首个打卡点,通过第二个打卡点时排名第四。
据一位幸存者张小涛回忆,出发20公里后,他超过了黄关军。
当时我当时还跟他打了招呼,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又摆了摆手,意思就是听不见,后来我才知道他是聋哑人,当时他状态已经开始不好了。
事故就发生在从第二个打卡点到第三个打卡点的8公里之内。
最后,冲在最前面的六个人里,只有张小涛活了下来。
本来晴朗的天气突然狂风大作,体感温度迅速降到只有零度左右。而黄关军和大多顶级的跑者一样,为了减少重量,只穿了短裤和背心。
另一位幸存者高爽说:
风裹着雨点打到脸上,像密集的子弹打过来一样,真疼。
在发觉自己出现失温症状后,高爽立即放弃比赛,及时撤退。终于生还。
如果及时放弃比赛下撤,黄关军也许也能幸存。
然而,他没有。
他到底为什么这么拼呢?
“每次比赛,每次都特别拼”,跑友马勇这样形容黄关军的竞技状态,因为“名次好的话他才有奖金嘛。”
只有在跑步的时候,他才是人人称道的大神,是带领马拉松爱好者跑遍市里所有赛道的“绵阳一哥”。
其余的时间里,他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残疾人。
虽然拿过全国残运会的冠军,可残运会每四年才开一届,黄关军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太好。只能靠不停地参加比赛,拿奖金,以此维持生活。
作为每天都要进行30公里训练,经常参与高强度比赛的人,他却常常用泡面充饥。
如果没有赛事,他吃饭都成问题。另一位跑友会经常接济黄关军一些钱,保证他不会断顿。
而这次百公里越野跑的第一名奖金有15000元,前十最少也有2000元。
这对黄关军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为了这场比赛,黄关军赛前专门吃了一顿羊肉。
他一般只穿主办方免费提供的衣服和鞋子。但这次是第一次跑一百公里,他专门买了一双新跑鞋。
伴随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正是这双鞋。
08
黄关军短暂又命运多舛的一生,有一些意外的遗产。
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媒体对他的报道。
因为他的优秀,更因为他的努力生活。
2014年,北川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成立。这是一个由国家出资设立的残疾人就业中心。
之前,黄关军在一家企业打过工,被欠薪。他不服气,找到市残联求助,终于讨回了工资。
在康复中心学了一年羌绣,黄关军成为学员中绣得最好也画得最好的一个。不仅因为他天生心灵手巧,还因为他的顽强努力。
只有初中二年级文化水平的他自学了《图形设计软件自学教程》,几分钟就能设计好一把精美的扇面。他的很多设计,中心都绣成了产品。
记者问:你为什么要学羌绣?
他写道: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为了生活,我想存钱。
同一年,他在西昌市完成了人生首个马拉松。
那时候,他的网名是“寂寞一个人”,qq签名叫“寂寞跑步”。
另一位记者来采访他。事后深受震撼,写了一篇文章。
眼前瘦弱的男孩戴着眼镜,大冬天只身着一件单薄的蓝色运动衫。稚气的脸庞上,一双忧郁的眸子深沉如水,让人莫名的心疼。
这位记者眼中的黄关军敏感、脆弱、忧郁,面对自己还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讨好。
她写道:
一旦发现我低头在纸上写,他就会悄悄放慢脚步;在大厅拍完照我们出门,黄关军拉住摄影小哥,细心地帮他摘掉黏在背后的一团缝纫线;在他老家采访时,我们无意拿起一只杯子,他马上跑到厨房烧开水给我们。
采访他,记者在纸上写:和爸爸和妈妈平时交流多么?
他用笔在“爸爸”下画一条线,写上“没有”,又在“妈妈”下画一条线,写上“少”。
记者又问,那和妹妹呢?他写下一个字,“少”。
记者宽慰他:爸妈忙,他们也爱你。
黄关军垂下头,写:不是,不喜欢聋哑,无聊。
记者写道:
一丝酸楚从我心中掠过。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他的网名叫“寂寞一个人”的原因。
如果他的缺陷不是聋和哑,或许,尚能通过与父母的沟通,换来一份渴求的爱和关注;但现实是,向最亲的亲人,都无法肆意呼喊。
像困兽渴望自由,却没有出口,连用力嘶吼的能力都没有。他的痛苦没有谁会来深究。即便至亲,也是那隔着千山万水般的疏远陌生,最大的残忍莫过于此。
09
黄关军在热爱的田径里,永远停下了脚步。
为了成为专业运动员,黄关军在绵阳城郊租了房子,每顿吃着方便面。
月亮和六便士,梦想与现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抉择。
是选择苟且地活着,还是痛快地燃烧自我,好好地活一场?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
我们看到了黄关军热爱生活、永不言败的精神。
同时,也看到主办方对赛事后勤保障工作的如此糊弄。
在黄关军的心中,一直有个梦想:加入国家队。
他的最好成绩是2小时38分钟,他要努力跑进2小时30分钟。
因为那意味着更科学的训练,更稳定的收入。
黄关军遇难后,他的一位女跑友透露,黄关军曾经用纸条写字的方式,跟她说起过自己的理想:
等我老了跑不动了,就去聋哑学校,教其他的孩子跑步。
黄关军的微信头像里,有一句话的签名,出自电影《一万公里的约定》。
这部影片,讲述了男主人公为了完成一万公里的马拉松目标而奋斗的热血故事。
这句话是:
我要热爱痛苦,我要跑赢全世界。
黄关军走后,20平米的出租房,一些生活必须用品,以及衣服和比赛装备。
除了这些,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
最近有个词在互联网上兴起——躺平。顾名思义,所谓“躺平”,就是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
从个案采访看出,能描摹出“躺平”的轮廓画像:
有人受够了大企业的996,抱起了大专专职教师的铁饭碗;
有人逃离了职场“假模假式”的人际关系,跑去麦当劳打零工;
有人创业失败,躺平在家等待继承家产;
有人看清了真实的自己,三次离职后,回到四线城市当咖啡店店员;
也有人拒绝升职加薪,找了个养老的差事舒舒坦坦……
与这些“躺平”者的画像相比,黄关军留下了什么?
黄关军留下了奔跑的背影,还有命运如此不公,他仍然选择努力向上。
也许这么看待,更加珍贵。
黄关军永远倒在热爱的跑步上,生命与热爱也永远按下了暂停键。
愿逝者安息。
电影一万公里的约定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一万公里的约定剧照,一万公里的约定hdbd高清版,一万公里的约定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一万公里的约定》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