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富豪家庭,从小过着最上层的豪奢生活。
出生书香门第,从小享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如果不是26岁那年意外加入纳粹集团,他的人生可能和爱因斯坦等人一样走上终身科研的道路,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科学家。
但是人生从没有如果,成为“恶魔屠夫”也仅仅是一念之间。
他叫约瑟夫·门格勒,1911年3月16日出生于德国古茨堡。父亲是德国第三大农机制造公司的总裁,腰缠万贯。母亲有些肥胖,却在整个家庭中威望极高。在门格勒出生之前,母亲曾有过三次流产的经历,因此门格勒的出生对于这个家庭的意义可见一斑。但这位胖胖的妇女始终如一的保持着对爱子严厉的家教。
早年的门格勒学业一般,每次考试他的成绩在班里至多算得上中等。外加上他天资平平,即使在母亲不停的督促下,学习成绩始终不如人意。尤其是15岁那年一场差点夺走他生命的大病,更是让他的成绩一落千丈。但也正是从那以后,门格勒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开启了他的逆袭之路。
那是距离那场大病六个月之后,门格勒重返校园,此时距离高考还有两年时间。这位曾经老师眼中资质平淡且有些懒散的小男孩,自从重新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便一改从前的风貌,每天除了埋头苦读,就是去找老师补习之前落下的课程。
两年后,门格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慕尼黑大学医学系,成为当时中学里的一个奇迹。除此之外,曾经那位腼腆还有些唯唯诺诺的男孩也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
大学生活对于门格勒是相当有吸引力的。由于长相出众,他很快的成为了学校社交界一颗最亮的行星。业余时间,他还对政治学颇有研究,一度时间他曾狂热的发表政治方面的言论,甚至还加入了一些校外的党派组织。不过当时的他只是把这些当做爱好,并没有表现出太过异常的行为。
直到1937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的门格勒加入冯·傅舒尔(当时德国著名的遗传学家)的研究团队,并在5月份正式宣布加入纳粹党后,他的人生轨迹才逐渐发生转变。
起初,门格勒加入纳粹党后被派往战场当前线医生。在这里他见证了人类的血腥和残暴,也逐渐被纳粹教条所感染,成为了纳粹主义的坚实信仰者。在见证过战争的残忍后,不是变为一个更善良的人,就是变成沾满鲜血的屠夫。门格勒选择了后者。
1943年,门格勒在老师冯·傅舒尔的帮助下顺利加入奥斯维辛。由于此前在前线获得殊荣,刚来奥斯维辛的门格勒直接被委以要职——一位刚洗去战场热血的英雄,就这样打开了奥斯维辛噩梦的大门。
来到这里的第二天,门格勒就开始施展他“屠夫”的权力。他命令手下的人,将集中营内由自己亲自挑选的囚犯押往毒气室,并亲眼看着这些人痛苦的死去。据后来门格勒的同事回忆:每次他去挑选囚犯时都会嘴里吸着一支烟,他的眼睛一动不动,声音冷酷无比。凡是囚犯见到他之后,身体都比其他军官在场抖的更为厉害。
随着时间的流逝,门格勒发现眼前的蝼蚁再也没法满足自己的欲望,很快他就在老师的介绍下开始了对人体的实验。然而成人的人体还不能列入他的名单,必须是双胞胎儿童才可获得如此殊荣。
短短几天后,集中营堆满死尸的空地上骤然多了1500名儿童——750对双胞胎。门格勒的屠宰艺术就这样在奥斯维辛这副画卷上一笔笔抹下:
将病毒注入儿童体内,研究病毒在双胞胎身上的变化。
将有不同颜色眼睛的儿童双眼取下,以便研究人种。
在没有麻醉剂的情况下,将孩子们的脊椎生生抽出。
......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不一样的“艺术死法”,在奥斯维辛没日没夜的上演着。而这副艺术品的策划者, 唯有门格勒一人。
?1945年,俄罗斯的入侵将门格勒的“人体艺术家”梦想打破,他在留下一个淡淡的蒙娜丽莎式的微笑后迅速潜逃。晚年的门格勒一直在阿根廷的庇护下幸福的过着富二代的生活,直至1979年死去,没有受到过任何惩罚。
多年以后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研究资料中发现,大学毕业时的门格勒学习成绩异常优异,直至后来他发表的几篇论文都算得上顶级水平。但是在那么一瞬间,他选择成为一位“艺术家”,而放弃了对科学家的执着!
有关更多“约瑟夫·门格勒”的内容,可在头条app搜索“约瑟夫门格勒”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