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今年由冯小刚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因涉及到讽刺官场而获得了不俗的口碑。影片通过李雪莲的上访之路,为观众展现一幅幅鲜活的面孔,也勾勒出了一幅立体的官场众生相。
与其说李雪莲是这部影片的主角,不如说她是这部电影的眼睛,通过她的观察去认清和了解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顽疾。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了当年香港也有部同样题材的作品——由雷宇扬执导的《墨斗先生》。
雷宇扬,恐怕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在香港电影中,他是配角专业户,常常扮演神经质十足的马仔或者黑道大哥,但在现实生活中,他身兼演员,电台vj,主持人,作家等多重身份,算是香港娱乐圈不可多得的才子之一。
《墨斗先生》作为他的导演处女作,对于剧本和情节打磨的重视和认真程度可见一斑。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故事脉络清晰,出场角色众多,但杂而不乱,言之有物,可以说为观众带来了不小的惊喜。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几乎是他的老友记,如陈小春,杜汶泽,刘以达,还有beyond等等。
电影虽然不是讽刺官场,却在短短一个半小时之内通过主角麦窦的视角道尽现代城市里的人情冷暖,辛辣地批判名流人士的狂妄虚伪。
故事讲述了精英人士麦窦,因跳槽离职后承诺对方过海入职。本来稀松平常的事件,却闹得满城风雨,路人皆知,他曾得罪过的人,都恨不得对他落井下石。丢掉工作的麦窦不仅惨遭打劫,他尝试向亲戚朋友借钱,却屡屡失败,就连身边曾经对他极尽阿谀奉承的人都完全转换了一幅面孔,对他极尽冷嘲热讽之事。
这部电影不乏当年香港电影夸张怪诞的套路,
譬如麦窦随身携带的那些保值券等也跟着统统贬值,
或者将麦窦在限定时间内过海变成了刺激观众情绪的过关斩将的游戏,
但当耍嘴皮的警察,假借推销搪塞借款的银行经理,强行拦截出租车的乘客等等,都对他形成了寸步难行的重重阻力时,麦窦才发现,褪下皮囊的自己,其实活得一无是处。
《墨斗先生》既有着许冠文早期电影以某个事件的连锁反应切入跳转到批判社会现象的影子,它的自嘲自怜又有着黄子华电影的鲜明烙印,
影片中不加任何含蓄色彩,带有上帝惩罚性质的设计能达到一种强而有力的说教效果。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人们不敢去做,而是人们常常自以为是。倘若把这句名言放在本片中,导演恰恰反对的就是这种“自以为是”主义。
当然,这部电影也使用了许多经典电影中传统的人物镜像设置,譬如麦窦在警局中意外遇到打劫他的匪徒,结果对方竟然和麦窦的经历和遭遇惊人相似,这种连环效应的设计,也象征着社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最根本的解决,导演试图通过麦窦最终的自我突破树立典范,对观众进行勉励。
在这部电影中,雷宇扬将“海”比喻成一道心理防线,也是重获新生,获得洗礼的关键,寓意着只有真正跨过海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本片拍摄于2004年,众所周知,当时香港正陷入sars事件影响,
彼时的香港人拍出了不少为市民打气鼓舞的电影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1:99电影行动》、《鬼马狂想曲》、《亚洲英雄》,它们都弥漫着浓烈的怀旧气息,而《墨斗先生》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但今日看来,这部电影带给人振聋发聩的思考,毫无时间和地域局限。
我们在对麦窦幸灾乐祸的同时,也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麦窦,或者有可能成为麦窦,在一切名和利的面前,究竟能不能认清自己的内心,成功地跨过内心那一片“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