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成功,除了中规中矩不出错之外,亮点必不可少。
刺杀小说家,一部历时两年才完成的电影,从特效上真的无可挑剔,无论是能报上名的人物还是对环境的渲染,都在团队的无数次打磨之下呈现出自然的状态,而3d的形式更是为其增添不少色彩,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另一个世界的奇幻之感。
至于特效,专业的夸奖很多,我便不再赘述了。
从技术上,我最爱它的转场,既然是两个世界,无法缺少的就是世界的切换,而电影内几乎所有的转场都非常丝滑,同时又充满寓意(从路空文的眼睛进入世界,是他开始成为自己主宰,去改变世界。
从高楼底下的人群转化为皇城的人群,是他在差点放弃生命时,不断向他招手的命运),当然作为国风的爱好者,里面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也深得我心。
因为互相影响,就会存在呼应,无论是关于空文的爸爸和李沐还是关宁和小橘子,每一个细节在被观众发现的时候,都会成为惊喜。同时关宁和路空文的关系转变,也是我很喜欢的地方,在关宁听到路空文说自己6年写小说一事无成的共鸣,也非常真实,像是在通过别人说服自己,放弃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路空文所说的又成为了关宁继续寻找更坚定的信念。
从立意上,我最喜欢的是李沐那通过投影放大的,像是上帝一般抚摸观众的手,通过非常强的意象将他“神化”,也揭露了垄断背后的冷血无情和群众在绝对的压制下难以反抗反而将其封神言听计从的惨态。“只要相信,就能实现”电影更是将这句话诠释地淋漓尽致。
就像最终关宁代写的情节,那么离谱却又最好地印证了这句话,人可以通过自己改变命运通过这样荒诞的方式传达给了每一个人。
李沐,一个只为自己最后成魔的企业家,他的权力,他对其他人的藐视与操控,让他成为了故事的发起者 。
关宁,为了寻找失散的女儿,成为杀手,我并不认为他去杀路空文有什么不对,因为对他来说,不过是一命换一命,一个是陌生人一个是最爱的女儿,孰重孰轻一目了然。只不过她后来幡然醒悟,哪怕只是活在小说里,他也希望女儿可以存在。
屠灵,可以算是电影中成为贯穿者的唯一女性了,抛开滤镜,我认为她是影片里必须存在的部分。一开始她只是接受强加的世界观,执行老板的命令,在任务中却重新找到自己无法泯灭的人性,也通过关宁解开了许久的心结。屠灵在很大程度上映射着一部分人的人生。看到很多人说屠灵的叛变莫名其妙,其实我觉得不然,因为父母的抛弃是她唯一的执念,从骨子里她是一个好女孩,当她看见关宁为了小橘子不惜一切,当她知道李沐曾经做的一切,当她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工具,总有一天也会是同样的下场,她选择退出,选择做她自己。当然,作为粉丝,不得不说,屠灵的打戏很好看。
路空文,此前没看过小董的戏,但路空文憨憨的状态,深得我意。一个被小说吸引最终成为小说家的人,一个被小说耽误了人生的人,但在他心里对小说依然是永远赤忱,他就像是每一个努力追梦的人,对梦永远热爱。在影片中他的转变也非常分明,一开始浑浑噩噩,后来发现自己可以改变小说的世界,整个人的状态都发生了转变。虽然关宁说的“我是粉丝”不过是玩笑话,但他也确实成为了鼓舞路空文的人。
黑甲武士,郭京飞可以称得上全片的笑点了,但是当他拼命也要救下少年空文时,我还是不自觉的泪目,想必,他也很珍惜这个把他当做伙伴的少年吧。
最后,刺杀小说家从各方面来说都堪称一绝,虽然某一部分的节奏对我来说有些缓慢,但总体让人非常喜欢,喜欢里面的每一个人。最后听到那首歌的我,不争气地流泪了,不是矫情,是一个父亲的付出总算有回报,尽管我认为如果现实当初小橘子真的如那人说的一样,也是个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