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摘要
在得知头条将短视频作为推广重点的时候,我个人很兴奋。因为在三年之前,我大学的论文就曾经阐述过短视频的发展趋势。而那时候,我的论点甚至在辩论会上引起文学院一些教授的抨击。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现在看来,我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幸而自娱。
前言
短视频作为一个新生故事载体形式自诞生以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存在即合理,既然短视频不但存在而且还在迅速的发展,那么短视频自身必然包含某些顺应时代潮流的因素。本文即从短视频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与短视频具有诸多相似的电影、小说、戏剧的发展。运用类比的研究方法,探讨电影的发展趋势。在对所得结论进行论证的过程中,本文主要采用结合当下社会现实进行的思辨想象、类比推理、实例举证等研究方法支持本文论点。
1、短视频发展历程
当前,对短视频的起源有两种论调,一种认为短视频起源于2006年,代表作是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另一种论调则认为短视频起源于2010年,代表作是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源头只有一个,对这两种论调的考证,最终是要以短视频定义来衡量。那么,什么是短视频呢?
百度百科对短视频的定义是: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这个定义,虽然略显啰嗦,但其中却也把握了短视频的一个重要特征——微。类比于博客(网络日志)对于微博定义(140字以内能及时分享的更新信息)的影响,短视频的定义要把握电影本性及“微”的特点。因此,短视频的定义可以是:放映时间在300秒以内的电影。也可以是:放映时间在300秒以内的具有一定独立故事情节并表达一定思想的影像。需要指出的是:1,“微”的时间标准是一个模糊的、相对于人类感觉的概念。300秒是当前一个习惯性的定义标准,当有一天人类觉得一个小时如同现在一分钟的时候,短视频的时间标准可能就会是30秒。2,短视频的定义标准不需要在制作时间和投资上做考量,哪怕一段影像是投资上过亿、制作周期一年,只要放映时间在300秒以内并且具有一定独立故事情节并表达一定思想,这段影像依然是短视频。3,这里强调独立的故事情节,而非完整的故事情节,是针对于电影定义而言的。电影的定义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但是其本质属性是故事情节的展现,由于创作理念的变化,以前普遍的完整的故事情节要素被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独立的故事情节,即情节的展开是电影本身设置的而非电影以外的事物能左右。简单理解,电影必须要具有艺术性。这主要是为了区分电影与电影评论性节目、故事讲述性节目、比赛转播节目等的区别。
这样看来,短视频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更早。1997年,荣获第五届全国影视广告金奖的“百年润发”广告,时长为一分钟,广告内容是简述男女主人公相识、相恋、分别而后又团聚的爱情故事,最后把“百年润发”与“结发百年”联系起来,给人以全新的广告意境体验。不过这篇广告主要在电视投放,与当前短视频活跃在网络上的空间概念断层,所以,不成为短视频的源头。根据此定义,《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显然不属于短视频的范畴,因为它首先不属于电影的范畴,顶多算一个恶搞的网络短片。反观《一触即发》却很好的符合短视频的定义。因此,《一触即发》是短视频开启的源头。
《一触即发》大获成功之后,首先是更多的商家看到了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形式广告载体的宣传优势,纷纷加入到以广告宣传为目的的短视频制作上来。如2011年凯迪拉克的《66号公路》、三星的《纵身一跃》、潘婷的《你能型》等。2012年读者杂志的《回家》,伊利在情人节推出的《不说话的女孩》、《脆皮情书》,百事《把爱带回家》,2013年中国移动《变身母女》,联想的《爱在线》,士力架《韩剧悲催女篇》等
再者是视频网站对“短视频”的涉足,以“爱奇艺”为例,它设置了专门的短视频专题,包含了微·剧情、微·创意、微·动画、微·广告、微·记录五大块;按片种:剧情片、动画片、创意短片、纪录片;按类型:明星、歌舞、文艺、喜剧、爱情、动作、奇幻、惊悚、悬疑、青春、温情、励志、公益、酷儿、广告、其他;按时间:5分钟以内、5~15分钟、15~30分钟、30分钟以上。“网易娱乐”在2010年底也推出了重磅栏目《明星短视频》,邀请明星大牌作特别演出,并借视频分享、娱乐原创节目、网络等传播平台吸引网友关注。“网易娱乐”出品的由徐铮主演的短视频《一部佳作的诞生》就获得不错的点击率与口碑。另外,“新浪视频”设置短视频入口,“优酷”鼓励原创短视频。更有甚者是兴起以短视频为主要内容的交流平台网站,如“短视频之家”、“ 久爱微影网”、“ v电影 ”、“没有电影”等。
明星对短视频也有极大的参与热情,2012年由陈汉典 、杨佑宁 主演,柯盟融导演的《率性生活之末日逆袭》获得超百万的点击率;黄渤首次导演的短视频《特殊服务》就一举拿下了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年度最佳网络视频奖”。黄渤导演的另一部短视频《2b青年的不醉人生》也是获得网友的一致好评。
草根参与短视频制作,扩大了短视频影响力度,并且最重要的是支持了短视频的持续发展。最早的草根短视频是2010 年初“筷子兄弟”的《老男孩》。2012年短视频更是呈现井喷现状,这很大程度得益于草根短视频的大量涌现,如《干爹》、《床上关系》、《战妻》、《信仰麻辣烫》、《父亲之父女篇》以及“筷子兄弟”的《赢家》。草根短视频不仅获得口碑而且表现了当下社会价值观念。
公益力量参与短视频无疑是对短视频支持的又一个方面,比较有影响力的公益短视频有《安徽白酒那点事儿》、《我爱考拉》、《寻找》等。与公益电影性质差不多的还有城市短视频代表作是宣布武汉城市形象的《岸边的记忆》。
短视频的发展,也导致短视频节的兴起。比较知名的短视频节有:中国(北京)国际短视频节、 “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短视频大赛、南京举办的“金微奖”、北京怀柔举办的怀柔国际青年短视频节、成都举办的“明新国际杯”2012首届中国(成都)短视频节、郑州举办的河南省首届青年微视频短视频节。 并且, 各地也兴起短视频协会,第一个短视频协会:绵阳短视频协会。
纵观短视频的发展历程,从2010年第一部短视频的诞生,到2011年各个阶层对短视频的试水,再到2012年短视频数量的井喷,短视频的发展可谓是一路飘红。顺应短视频的发展历程,各个与短视频相关的配套机构或力量也在逐渐完善与成熟,公众对短视频的认识也得到了加强。但是,按照事物发展都不是直线发展的原理,短视频的发展趋势及其方向应该不会如此明朗。基于短视频发展的成绩,理性看待短视频的发展环境必然会有助于调整对短视频发展趋势的认识 。
2、短视频发展的环境
短视频的发展首先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① 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加上网络的升级和全面覆盖,使得短视频有了得以传播的途径,这是短视频存在的土壤。
② 移动设备——智能手机、mp4、平板电脑的快速推广普及让短视频传播得以加快,拓展短视频发展空间。
短视频发展也顺应了当今社会的心理环境。
① 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充裕,这一方面让人们有精力去追寻精神层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更加进取的追求更好的物质享受,由此造成了社会浮躁的心理,人们往往因为忙碌的生活静不下心来欣赏任何一部鸿篇巨制的文学作品,但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顺理成章的把目光投向了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文学小品。短视频的出现必然而又幸运的满足了当前人们碎片化的时间下碎片化的精神需求。
② 网上流传当今社会是一个“微”的时代,微博、微小说、微新闻、短视频、微信 等诸多“微”的东西充斥在人们身边。这也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正是由于这些“微”的东西使得人人都可以参与、人人都可以展现自己。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诚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求的条件是达到富裕水平,但是网络的发展让“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条件得到全方位的冲击。只要达到小康水平,吃喝不愁,有富余时间,人人都可以通过捷径——网络进行自我实现。而且从这样的网络 “自我实现”中亦能得到对其物质生活的补贴。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疯狂”。短视频也正是疯狂时代中最有价值的“自我实现”的载体。
③ 各类社会矛盾的层出不穷也是短视频发展的重要背景。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价值理念的差异,物质水平的不同,社会阶层的拉长都促进社会矛盾的出现。面对诸多社会矛盾,单纯依靠社会媒体已不能表达普通百姓的复杂情绪。短视频的适时出现,不仅成为商业资本品牌推介的载体也成为社会矛盾表达的途径。正是由于诸多的社会矛盾为短视频提供丰富的而又有深刻影响的主题,才让短视频发展具有时代意义,也更能激起普通百姓的参与(观看、制作与互动)热情。
④ 电影业的繁荣昌盛也对短视频的发展起到牵引作用。80后的几代人的成长都是受到各类电影的轮番洗礼。在对电影的观看中,很大一部人都会产生电影梦。电影本身制作的大成本和激烈竞争又阻碍着电影梦的实现。而短视频,虽然小一点,但也是电影,正好可以成为电影梦实现的途径。这种梦想的移植,最终也会成为短视频发展的推动力量。
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与商业资本的介入密不可分。
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充裕的社会,也是一个品牌争夺的社会,人们选择商品,对品牌重视的程度逐步上升,这使得品牌之间的广告争夺战愈演愈烈。由于网络的普及,使得电视广告业务向网路广告业务的转向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先前广告形态资源的枯竭,探求新的广告形式就成为商业广告从业者积极探寻的领域。可以说,短视频为广告形式提供了全新的而且市场反响很不错的广告载体,契合广告形式转型的潮流,使得短视频的发展势头得到商业资本的极力辅助。
政策环境也促进短视频的发展。
《国家 “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无疑,短视频适合这一范畴。2011 年 10 月国家广电总局于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和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两个文件,即人们常说的 “限广令”和 “限娱令”,使得电视广告业受到打击,不仅广告时段被压缩,广告费用也成倍增加。这对网络广告的发展提供机会,也对网络广告的重要载体短视频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3、有关文学形式发展历程类比
短视频因为也是故事的讲述,所以 跟电影、小说以及戏曲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短视频的发展历程某种程度上与电影、小说、戏曲的发展历程相似,对短视频趋势的预测必须类比这三种文学式样的发展历程。在对这三者进行类比的权衡中,电影权值最高,小说次之,戏曲再次之。由于短视频发展主要限于中国,因此,类比对象限于中国,又由于电影的发展成熟不在中国,所以类比对象中的电影范畴是世界电影,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戏曲是中国古典戏曲。
3.1电影发展历程
从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在巴黎大咖啡厅放映自制的十部影片以来,电影已经经历了118年的发展时间。从电影起源到成熟,电影的成长经历了几次重要事件。1902年户外拍摄镜头第一次被采用,开启剧情片拍摄的先河;同年四月,第一家电影院在美国洛杉矶开幕;1903年人工的灯光开始使用;1906年第一部卡通电影诞生;1907年估计每周约有八千万美国人光顾五分钱戏院(当时美国人口约一亿人),而全美已有五千家以上的五分钱戏院;葛理菲斯到传记公司工作,因为影片生场量大,于是发展出分工模式,使得电影导演首度由不懂机器的人来担任(1907) ;美国「国家检查局」成立(1907);法国开始制作舞台式的艺术电影(1907);葛理菲斯率领公司的演员与工作人员到洛杉矶定居,许多电影公司相继搬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好莱坞”发展(1910) ,从此之后“好莱坞”成为电影代名词,电影发展成熟。
对电影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电影发展是人类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电影推动人类发展。正所谓存在即合理,短视频的存在也必定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短视频与电影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又是踩着电影而出现发展的,不难想象,电影发展中事物的运行规律,同样也适合短视频运行。电影同短视频一样,从诞生一开始就受到世人的瞩目。当人们的视野仅仅停留在平面介质的阅读上,电影这一动态的影像的出现无疑具有革命性的突破。它实现了人们直接观看影像的愿望而非像阅读一样经过人大脑的再加工。电影的出现吸引了全人类,但是真正一开始能参与到电影制作中的人,必定是那些异想天开的梦想家们,他们把这新生事物当成自己事业,不断地探寻电影的发展,正式由于这部人的激情,才真正使得电影迅速普及,成为一门艺术。从电影发展的历程来看,电影从起源到成熟仅仅经历了十几年,任何一门艺术都没有得到如此迅速的成长,除了电影,这个顺应全人类梦想的视野介质,不仅仅因为它有艺术性,更因为它的艺术性承载了巨大的商业性。恰恰是因为商业性,电影的发展才会如此迅速,资本的进入是生产力得以发展的根本!在电影发展历程中,电影拍摄技术的不断突破是电影走向成熟的关键。技术的突破,是电影自身改良的前提,事物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改良中进行的,电影亦是如此。技术的突破依仗着电影制作队伍的扩大与更新,队伍的扩张需要资本的进入,而资本进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因此,电影选择了付费观看的发展模式。商业资本逐利而行,而最符合观众观赏口味,最能吸引观众观赏的是各类商业电影。商业资本探求出商业电影固定的模式,这个模式以好莱坞为代表,商业电影的发展跟繁荣成为电影业的支撑,也就无疑压缩了其他类型电影的发展——这是电影的发展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总的来说,电影的发展是顺应人类的梦想,观众口味与潜在需求是电影发展的诱因,商业资本的参与挖掘了观众需求,选择了电影发展方向,是电影发展的推动力。通过电影,商业资本又逐渐而不断的重塑了人类的价值观,整个人类的价值观又影响着商业资本的方向。在这个循环中,推动人类发展。
3.2小说发展历程
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志怪志人小说,到了唐代,发展成熟,出现“传奇”这一独立的文学创作,在宋元时期小说继续发展,出现话本小说、演义小说,到了明清时期,小说达到顶峰,小说视角开始关注平凡的人和事。
从小说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总结出两条明显规律。1,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2,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有明显的影响。
3,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历程中,小说的关注视野随着小说的不断发展至成熟的过程而从帝王将相故事向英雄侠客故事再到市井百姓故事不断转变。当小说关注到普通百姓细节故事的时候,小说也就成熟了。4,纵观中国小说,小说的创作都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无论是神话小说或是志怪小说甚至是市井百姓小说,其故事情节都具有那个时代合理而又夸张的虚构。
3.3戏剧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同时,民间也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市民娱乐的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盛期。明代,中国戏曲进入第二个繁盛期,明代传奇出现,其中昆曲最为有名。清代,京剧出现,戏曲进入鼎盛时期。
从戏曲发展历程来看,其起源由领导阶层开启,发展繁荣则一般由民间力量促进,而戏曲的鼎盛代表——京剧的发展,是比较另类的受到领导阶级的喜爱;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戏曲进入繁盛。然而,反观戏曲鼎盛之后的发展,则会发现,戏曲一直在走向衰落。固然这其中有社会原因(电影等新生事物出现的冲击),但是必须看清楚戏曲自身原因具有主要影响作用,以戏曲的鼎盛之作京剧来说,正式由于领导者的喜爱,使其成为戏曲霸主,也恰恰是由于领导者的喜爱,使其形式内容迎合领导阶层,进而脱离群众,缺少时代因素的渗透,最终固步自封,不断衰退。
4、短视频发展遇到的问题
4.1叙事结构的精简,产生过多的旁白和字幕介绍。
由于短视频篇幅短,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表现出清晰的故事情节,就需要制作者精心的巧妙的安排,在快速时间里让观众知道故事的人物、时间、背景等。就当前来看,短视频一般而言都是直面当今现实,时间和背景容易通过某些意向瞬间让观众理解,但是可想而知,短视频发展不会仅仅直面实现,有必要回顾历史以及瞻仰未来,这就需要制作者的设计了。由于缺乏师承,这方面没有可以借鉴的技术,对这方面的理论性突破将是短视频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而当前,为了回避这方面的障碍,采用旁白和字幕等来介绍人物、背景、时间就会使短视频的艺术性受损,也破坏观众的审美体验。
4.2审查制度的缺失
短视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可以说得到各方面的关爱,但是一个生命的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关爱,还需不断的纠正其生长中的错误。短视频审查制度的缺失恰使得短视频的错误得不到纠正,虽然审查制度的建设有一定时间、一定标准,而且审查制度可能会对短视频发展造成阻隔,禁锢短视频的创意延伸及艺术探求范围,但是这不应成为短视频市场混乱的借口。简洁有效的审查制度对内容低俗、制作粗糙的短视频的抵制有重要作用,一旦新生的短视频市场上出现诸多艺术手段粗糙的短视频势必会影响观众对短视频的期待,也不利于短视频的健康发展。
4.3短视频宣传
当前短视频的投放主要在网络上,宣传也主要在网络上,由于短视频制作方实力的不同,短视频宣传力度和投入差别很大。观众观看短视频主要通过各类视频网站,而视频网站为了差异化的竞争又不约而同自制短视频,所以,在视频网站上过度宣传的是网站自制短视频而非普通老百姓拍摄的短视频。这样既不能使得优秀短视频接触到观众也不利于观众对短视频产生更高的参与兴趣。建立公平而又富有竞争价值的短视频平台是短视频发展需要面对的重大难题。
又由于短视频不同于电影,其宣传也不便于通过海报、发布会等形式。那么,到底短视频采取什么样的宣传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值得探讨。
5、对短视频发展趋势预测
短视频首先属于电影的范畴,因此,短视频的发展会一定程度上沿袭电影的发展道路。就当前而言,已经有一些把短视频放在传统电影院放映的尝试,虽然本文不支持这一做法但是却印证了在短视频操作者思想中希望短视频的发展参照电影发展路线的倾向。短视频又同时属于文学的范畴,跟小说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讲述故事,都可以人人参与,而这两点恰是某种文学形式成为主流的必要因素。戏曲可以说是电影的源头,是小说的最初形象展现,短视频虽然跟戏曲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从戏曲的发展也能映射出短视频的相似之处。
简言之,短视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参照电影、小说、戏曲的发展历程。商业资本的进入会促使短视频的发展繁荣;大众参与会促进短视频的创新进步;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会促进短视频的普及与繁荣;短视频拍摄技巧的创新会成为短视频的重要推手;短视频进入繁荣期的时间历程会很短。
实际上,商业资本早已经进入短视频市场,甚至已成为主导力量;大众对短视频创作的参与程度也在逐步增强;短视频的拍摄技巧创新也指日可待,那么短视频进入繁荣期无疑就是短视频的发展趋势。但是短视频发展趋势如果仅仅这样,本文就没有研究的必要。纵向类比电影、小说、戏曲的发展,横向参考短视频的发展环境,本论文大胆的得出一个结论:短视频将成为文学主流。
6、短视频成为文学主流的促成因素
对短视频文学主流地位的论证首先要探究形成文学主流所需的必要因素。百度百科对文学主流的定义,就是“占据大学校园,进入高教体系,由一批被视为主流的文学刊物出版社支撑,并设有国内文学奖项的那些文学。”可以看出,主流文学就是所谓的正统,被统治阶级所推崇的文学。从文学主流在中国的演变历史来看,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不是都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尤其是元曲跟明清小说非但没有进入科举(相当于上述定义中的大学)体系,甚至受到统治阶层的打压,但是依然阻挡不了其成为文学主流的势头。由此可见,统治阶层的支持并非是文学主流形成的条件。在对中国历代文学主流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在讲述故事(汉赋、唐诗、宋词可视为非完整的故事),都真切的表达主观情感思想,都号召了普通百姓(当然,识字是前提)的积极参与。可见这三点才是文学主流形成的必要因素。
很幸运,短视频恰好具备这三个条件,说明短视频具有成为文学主流的潜质。
短视频自身携带着讲述故事、表达真切主观思想感情两个素质,故这两点无需探究。对于短视频是否能人人参与这点,接下来,本文从短视频的可操作性跟民众参与性两方面进行考证。
6.1短视频的可操作性。
技术层面上,拍摄短视频主要设备是摄影机,制作短视频主要设备是电脑。这两大设备随着经济发展跟技术进步,价格都在逐步下降,配置都在逐步上升。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而言,制作短视频没有障碍。技巧层面上,短视频是基于视频而诞生的,会录制视频就会拍摄短视频。如同会写字就会写小说一样。但是,并非每部小说都有艺术价值,所以,拍摄短视频需要学习一定的拍摄技巧。拍摄技巧的教材能在网络上随处看见,而当今又是网络时代,拍摄技巧传播可谓是无成本可言;民众观看短视频以及电影,从中能学到短视频的拍摄技巧;也不乏短视频爱好者专门去系统的学习短视频拍摄技巧。由此可见,短视频能操作、易操作,短视频的操作性很强。
6.2民众的参与性
6.2.3在民众心理上研究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文学创作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途径之一,而且是一个比较容易的途径。所以,可以预见普通民众具有表现自我的热情。短视频作为文学形式就会成为民众表现自我的途径之一。
6.2.4从短视频自我表现的价值性研究
相比较于小说,短视频的制作台阶要高一点,故短视频的自我实现要比小说更加具有价值。自我实现的主要诉求是获得大众的认可,小说是单独创作,短视频是众人协作,因此,单从创作过程而言,短视频的自我实现就比小说有价值。更不用说网络上某些短视频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亿的点击率。
从物质增加层面上研究,只要大的社会环境不会改变,经济就会持续发展(不排除有小波动),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普通民众达到最高需求的程度会逐步上升。又因为当今社会以及可预见的比较长的未来,民众社会压力的加大跟娱乐时间的增长的趋势现实,民众更有时间又有心情来释放自己的自我实现需求。
6.2.5从配套设施促进的层面研究
短视频在商业上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作为营销手段的载体上。因此,商业资本的参与不仅仅是参与短视频的制作,更深刻的是参与短视频的引导上。这一点主要体现的短视频配套设施的建设上。短视频配套设施主要有短视频的教学、短视频的传播、短视频的宣传以及培养专业短视频制作队伍。如同小说的发展需要总结小说写作技巧一样,短视频的发展也需要短视频制作技巧的总结,为了使短视频更加流行,商业资本必然会通过某种途径(或许是工具书、或许开始课程)进行这方面的教学。营销需要营销平台,而短视频的营销平台就是各类视频网站。视频网站目的为了利润,因此只要有利润,短视频的宣传途径就会有很多。当前各类视频网站(比如“优酷”)已经允许用户自由上传各类视频,也有的视频网站开始学习“起点中文网”、“纵横网”等网络文学网站的分账模式,推动短视频的专业队伍建设,探寻普通短视频的盈利模式。这就如同出版商推动小说发展一样。当前,短视频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在对盈利模式的探寻方面,短视频的配套设施会逐步完善。
6.3短视频文学承载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短视频的文学性体现在短视频是故事的载体。类比于小说,短视频具有跟小说类似的功能,即都是故事的表述。不同的是,小说是作者头脑中的画面转化成文字,读者再从文字转化成画面,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本意会被读者基于不同认知障碍所曲解——这曾经被当成小说的魅力所在。短视频恰恰很好地精简了这一程序,作者的画面被作者转化成短视频,短视频就是画面,读者接受的也是画面。这样作者的本意很好的被读者接受,虽然由于认知障碍,接受的程度会有折扣,但是相比于小说接受程度要大很多。可以说,短视频是小说的升级,或者说小说是作者头脑影像映射到短视频的一个过渡,如果人类在产生故事讲述的一开始就拥有如同现在这般的短视频环境,那么小说在人类历史上便可以略过去了。相比于小说,短视频在上述中的优势之外还具有更便捷的入门程序,小说的写作需要人们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需要经年的文学积累,以及各种修辞的排列组合;而短视频,除去最根本的技术性的拍摄制作知识(这如同学习写字一般,是必须掌握而且容易掌握的硬知识)之外,只要人人会做梦,人人都是作者。
短视频的文学性还表现在短视频文学表达技巧的创新。在小说领域,文学表达技巧有比喻、象征、类比等修辞技巧也有各种形式的小说主义,经年累月的挖掘探求,使得小说所潜藏的文学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可以这么说,想在小说的领域再次获得文学技巧创新困难重重。观之短视频,作为一个全新的符合时代的文学形式,对其文学技巧的创新少之又少,对短视频文学技巧理论的探究也几乎是空白,短视频就是一个蕴藏巨大文学技巧和文学形式资源的宝藏。从这一点来说,短视频的文学性也极具挖掘潜力。
短视频比任何文学形式都更具有内容承载力。由于社会内容的增加,文学体裁的承受内容也不断增加,从赋到诗,从诗到词,从词到曲,从曲到小说,文学内容承载力都在变大,文学表现的领域也在拓宽。相对于小说这种平面文学,短视频这种立体文学形式的承载能力要扩容很多。短视频一个镜头,小说就要用很大篇幅去描写;短视频中人物一个皱眉,小说就要展开一大段心理描写;短视频一个背景,小说就要展开详细分为描述……在短时间里表达更多的信息内容,也是时代赋予短视频的使命。
结语
短视频成为文学主流是文学发展必然的趋势,但是要顺利步入这个趋势需要很多历程来经历。首先,短视频需要一个明确的盈利模式,这对草根制作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就像稿费模式一样,视频网站如果能支付给优秀短视频“稿费”会培养一大批短视频创作者;然后,需要建立短视频研究的专门独立学科,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在短视频拍摄理论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大众短视频拍摄可行性与拍摄水平才能提高;第三要完善短视频审查制度与推广制度,在这方面,短视频更类似于小说,短视频年产量会几倍几十倍于电影,所以电影的审查与推广将不符合短视频,将小说的审查与推广方式立体化,或许能对短视频在这方面的完善产生借鉴意义。短视频这些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其实,更加重要的是,政府能为文学发展创造一个没有禁锢的社会环境,这是短视频成为文学主流所能表达的最需要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