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山即是城,城即是山。重庆,一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亲切又遥远的地方。在历史书里、在朋友圈里、在朋友嘴里,更在很多人心中。
她,是一个念想,总让人盼望;她,是一个背影,宽窄巷里穿行;她,是一股气息,香浓鲜辣味缭绕……
e伯爵选择这座城市为背景,创作“一部只能发生在3d立体重庆的科幻小说”,着实让人期盼。
封面,就充满魔幻色彩,让人仰望。一座高高的城,依山而建。在迷蒙的雾气笼罩下,更显得神秘。一艘船静静停在城下,船头人抬头仰视,似有无限感叹。
故事发生在晚清时期。主人公任西东从小在南洋长大,,主修一个当时在国内人看来非常罕见、稀奇的学科——化学。为了替父寻根,漂洋过海来到了这个特殊的地方。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这一切的设定,注定了即将有一个非常精彩、悬念迭起的故事。
而雾,一直在文中缭绕,在故事里游动,让读者深感迷雾重重,诡异非常。
开篇,迷雾起。作者极好地把作者带入故事里。“这年是大清光绪31年的深秋,一大早的江面上就起了雾白蒙蒙,如轻纱一般飘起来,慢慢就将各个码头包裹在其中。人若走在雾气中,就感觉湿漉漉、冷冰冰,心尖子上也仿佛有只又冷又湿的手攥着,不到太阳出来那是不能暖和的。”读来,有股湿冷,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
随着任西东寻根取得了些许进展,有什么从雾中开始隐约可见。雾再次出现:“江上果然起了大雾,这雾气也弥漫到了城中。虽然不算特别浓重,但也就只能看到十几步远。吊脚楼在雾气中显得特别玄妙,就如同空中楼阁一样。而来来往往的人,在雾气中穿梭,仿佛幽灵一般,忽而近,忽而远。雾气遮蔽了日光,带着一种扑面而来的湿冷,像一层阴凉的纱裹在皮肤上。”一切景语皆情语,雾,似在向我们倾诉着什么,又似乎又试图掩盖什么。
莫名其妙的一次仗义之举,居然把任西东带入一场巨大的阴谋里,渐渐偏离了他最初的方向。“浓重的雾气弥漫在周围白茫茫的让他看不清远处的路,虽然没有风雾气,却好像有意识一般在缓慢的流动,每当任西东踏出一步,那些雾气就突然散开,像躲着她。”真相到底是什么?有着化学专业知识的任西东试图用自己所学揭秘,一步步陷的更深。
案情虽然离奇,接二连三出现的病例让人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急感。一直偏离自己寻根初衷的任西东,关于对父亲的不理解,却慢慢有了答案。如同江上的大雾正顺着倾斜的地形慢慢爬升般,一步一地的爬上了他的心头。这是一种情绪,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没有形状,“弥漫在临江的吊脚楼下,遮蔽了水码头,然后越来越浓,又渐渐填充了大街小巷”。如已经慢慢泛白的东方天际露出一点点微光一般,他似乎正在找到父亲真正的牵挂,找到自己的根。
诚然这里是陌生的,但走在这爬坡上坎的老街上,看那江水奔流,与吴二姐、胡振、谭玥以及幺师老刘,甚至是袍哥潘老六等人接触,重庆这个父亲常挂在嘴边的地名,就从虚无的雾气中显出了越发清晰的轮廓来。
原来,那让父亲一直念念不忘、寝食难安的,是重庆这座山城里的那山、那人、那雾、那情……那些“挑着扁担爬坡的人”,值得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努力。
突然想起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来。对于任西东的父亲来说:
乡愁,是那重重迷雾,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乡愁,是那浓浓乡情,植根记忆,永不磨灭。
这本书情节曲折精彩,牵动人心,但是,乡愁,这种中国人独有的情感,更能打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