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伊莱贾·伍德 约翰·库萨克 凯瑞·碧许 塔姆欣·伊格顿 艾伦·里奇 唐·麦克马纳斯 亚历克斯·..
导演:尤金尼奥·米拉 又名: 夺命乐章 / 美好钢琴 / 三角钢琴 / 大钢琴
类型:科幻片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年份:2013 时长:90分钟 状态:HD中字
豆瓣精彩点评:拍的不够严肃真是毁死....边打电话边弹琴也就算了,居然还全键盘发短信,WTF!盲打技能太特么抢戏了好吗,说好窒息的气氛呢?!动机也说不通,笨贼就是笨贼,玩什么文艺,费劲的不行。Tamsin Egerton居然跑这当炮灰,哎,这姑娘老美了好些年下来怎么还不招人待见?!演员都是多余了,直接听原声吧。
2月14日,奥斯卡大热影片《爱乐之城》于中国上映。自去年9月在威尼斯电影节作为开幕电影首映并大获成功之后,《爱乐之城》迄今为止已在全世界获得大小178个奖项。
接下来,小编为你们挑选出《爱乐之城》中那些经典的“陈年老梗”,看看这部歌舞片中有哪些似曾相识的经典桥段。
1
《爱乐之城》
《百老汇旋律1940'》
在星空共舞的设计灵感出自《百老汇旋律1940' 》(broadway melody of 1940,1940)中弗雷德·阿斯泰尔与埃利诺·鲍威尔共舞的场面。百老汇舞台的美术置景仿若星空, 两人轻盈无瑕的舞姿更是置身星空。
2
《爱乐之城》
《柳媚花娇》
《名扬四海》
开篇那场一镜到底的洛杉矶交通阻塞,据导演本人证实,是从戈达尔的《周末》(weekend,1967)、费里尼的《八部半》(8?,1963)片头和乔·舒马赫的《城市英雄》(falling down,1993)片头找寻的灵感。
3
《爱乐之城》
顺便说,米娅挡住了塞巴的去路,结下一个小小的梁子是典型的好莱坞神经喜剧(screwball comedy)的开场套路,引出冤家男女的相遇方式。不少歌舞片也喜欢采取这种出场,比如《我爱马文》(i love melvin,1953)等。
4
《瑟堡的雨伞》
最后一幕的错过与遗憾,也令人想起《瑟堡的雨伞》的凄美结局——多年后,已嫁做人妇的女主角在加油站见到同样已婚的男主角,但他们只能相视以对,默默离开。
5
《爱乐之城》
《人人都说我爱你》
再说飞天戏,伍迪·艾伦的歌舞片《人人都说我爱你》( everyone says i love you)中也有歌蒂·韩腾空飞舞的镜头,不过两部片的最大共同点,恐怕还是用四季来代表叙事篇章了,只不过《人》没有明确用四季的标题来区别,但《瑟堡的雨伞》是分标题讲故事的。
6
《爱乐之城》
《红磨坊》
云层之上牵手共舞的场面可参考的对象是巴兹·鲁赫曼的音乐、歌舞片《红磨坊》(moulin rouge!,2001)。
7
《爱乐之城》
《睡美人》
星空中的翩翩双人舞是迪士尼动画片《睡美人》(sleeping beauty,1959)的再现。
8
《爱乐之城》
《雨中曲》
米娅和赛巴踱步到山上时,赛巴抓着灯柱开嗓无疑是《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1952)中金·凯利唱着《sing'in the rain》在雨中绕着路灯起舞的画面,就差手里拿把伞了。
《雨中曲》两年后,另一位主角唐纳德·奥康纳在歌舞片《我爱马文》又照搬了这个动作。
《爱乐之城》里的好多路灯…
路灯是好莱坞歌舞片的常见元素,即便进入60年代,由舞台走向了真实世界,路灯依然是经久不衰的布景、道具,无论是60年代的《电话皇后》(bells are ringing)还是70年代的《纽约,纽约》。
9
《爱乐之城》
《伴我婆娑》
弗雷德·阿斯泰尔被誉为“舞王”,你能在《爱乐之城》中找到他多部作品的影子,帽子和拐杖(或棍子)是弗雷德的经典道具。塞巴在码头拾起一顶帽子,归还前用了几个简单的动作,这正是弗雷德帽子舞的入门级。帽子是弗雷德的符号,并没有明确的电影指涉。
8
《爱乐之城》
《花鼓歌》
其中一名女室友的扇子舞来自《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1961),这是好莱坞屈指可数的以中国人为题材的歌舞片,片中除展现南方的花鼓歌之外,还有扇子舞。实际上,片中只出现了黄白相间的折扇,蓝色这把只存在于海报封面。
11
《爱乐之城》
《甜姐儿》
米娅的一条紧身长筒裤+白袜+黑鞋的造型,是《甜姐儿》(funny face,1957)中奥黛丽·赫本的经典款式。
12
《爱乐之城》
《葛伦·米勒传》
塞巴带米娅去听爵士乐那场戏,是向上世纪50年代的大爵士电影致敬,尤其像极了《葛伦·米勒传》(the glenn miller story,1954)中摇摆爵士大师葛伦·米勒带妻子去听路易.阿姆斯壮(由本人亲自扮演)的音乐一幕。
11
《爱乐之城》
另外,60至80年代带有清新活力的音乐片(披头士、猫王的音乐电影和之后的乐队电影,导演初始剧本中描绘的是80年代风格)在片中也有出现(上图一幕),他们用流行歌曲丰富文化内容,为一成不变的歌舞片带来一股新风,对于音乐电影的革命也是标新立异的。
14
《爱乐之城》
《雨中曲》
后台入口这个洁白空旷的大舞台,是《雨中曲》中两个元素的结合。
15
《爱乐之城》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1951)的芭蕾舞蹈部分,剪辑转场用的都是舞蹈姿势(最出名的可能是复刻罗特列克的画作《chocolat dancing in the irish american bar》那段),而《爱乐之城》里则用到了很多次乐器(钢琴海报,演奏中的小号等)来做剪辑转场。
16
《爱乐之城》
《爆裂鼓手》
《夺命钢琴》
沙泽勒特别喜欢“你要是弹错一个音符,你就死定了”这个点,《爆裂鼓手》长短片版以及编剧作品《死亡钢琴》(grand piano,2013)都有这一概念,到《爱乐之城》变成弹奏自己曲目就要被开除,且三次这个主控者都是由j·k·西蒙斯扮演。
《爱乐之城》是用歌舞片的子类型(包括:传统的米高梅歌舞片、华纳歌舞片、大爵士及当代的乐队片、演唱会电影)在各段落相映成趣,有传承,又能带出类型演变,拥有历史底蕴的积淀。它们同时又能服务于爱情主题,做到内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