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初中的生活是艰苦的,也是快乐的。先说说我们的宿舍,这是我们第一次走出家门,第一次住集体宿舍。
宿舍在一个二层楼上,一层是教师宿舍,二层是女生宿舍。如果把宿舍比做家,那真的是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没有桌子椅子,没有床,甚至连一方土炕都没有,就是空空荡荡的一间房。
唯一的电器就是房顶上一盏又黄又暗的小灯泡。这盏灯没有开关,由学校统一操控,每天晚上按时开,按时关。
我们带了铺盖就在地上打地铺,像榻榻米一般,地是十分粗糙的水泥地。母亲用麦秸杆和化肥袋子给我做了一个厚厚的垫子铺在褥子下面。
我们的铺盖一个紧挨着一个,中间没有一点缝隙,一间宿舍里可以住十几个人。
每个人的铺盖都是一样的,都是家里手工做的,被褥里的棉花是家里种的,被子的里子,褥子的里子,都是家里织的粗棉布。但也是不一样的,被面是各式各样的花色,红的,绿的,粉的都有。
对着每个人床铺的墙上,都钉了一个大洋铁钉,用来挂馒头袋子。地上的铺盖是各式各样的,墙上装馒头的袋子也是各不相同的。
馒头袋大多是用碎布头拼接做成的,什么颜色都有。现在看来像艺术品一般,很是珍贵。但当时,谁有一个纯色的馒头袋才是稀有。我们住进来后,这空荡荡冷冰冰的宿舍就变得五颜六色,热闹非凡。
学校没有学生餐厅,只给我们提供热水,每个宿舍里发了一个小洋铁桶,到吃饭的时候,我们就拿着铁桶去打热水,宿舍里排了班,每天两个人值日,轮到谁值日,谁就负责一天三次打热水。
排班按住宿的顺序,从门口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同学开始,每天两位同学,一人拎着桶,一人拿着小木棍,接好水后,两人再一起抬回来。
热水打回来后,我们就在宿舍里开始就餐了。卷起褥子,坐在化肥袋做的垫子上,把馒头袋从墙上取下来,掏出一瓶咸菜,一个馒头,围坐在一起就开吃了。
大家虽然围在一起,但吃的基本都一样,玉米面掺白面的馒头,罐头瓶洗净后装的家里腌制的菜,夏天是咸韭菜,冬天是酸菜。偶尔也会有腌制的蒜茄子或其他。
咸韭菜是最常吃的,用盐和柿子醋腌制后,韭菜变得有些发黄,打开后有很浓烈的味道。冬天的酸菜则是用白萝卜和白萝卜叶腌制的。
一罐头瓶的咸菜,我们要吃三天的,所以要省着点吃。星期三的下午才会早放学一会,让我们回家取馒头和咸菜去。所以每次饭也就只吃很少的一点,要省着点吃,才不会在回家前断炊。
一个馒头,几口咸菜,再加搪瓷缸的白开水,就是我们的一日三餐,没有鸡蛋,没有牛奶,更没有肉和水果。
夏天的馒头常常一不小心就长毛了,如果仅仅是白毛,我们擦了继续吃,如果变黑了,我们把黑了的扣掉,还是照吃不误。
夏天为了防止馒头长毛,我们会买一种五彩的尼龙绳编制的网兜,馒头放在里面,因为透气就不再长毛,但却干得皮都会翘起来,硬邦邦的很难嚼动,所以我们常常用开水泡了吃。
冬天里的酸菜冰得透心凉,吃一口菜,就得喝一口热水。馒头也冻得很硬,馒头皮有时候都能把嘴角划破。
现在看来,这样的生活是很苦很难的,但那时候并未觉得,因为大家都一样,因为我们以为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我们以为天下住宿的学生都是这样的生活条件。
我们那时最羡慕的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可以不用打地铺,可以住床,可以到灶上吃热乎的饭。
就是这样的生活条件,我们生活得却很快乐,吃饭时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啃着凉馒头,一边叽叽喳喳地聊天。睡觉前,我们挤在一起,还要聊到困意袭来,不知不觉才睡去,有时候因为说话声音太大,老师会在楼下吼一嗓子,安静点!整个二层宿舍楼里面就静了下来。
宿舍的门没有锁,也从来不会丢东西,因为没有东西可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