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观赏《禁忌女孩2》这部作品,你可能会从主角娜诺身上同时联想到流行文化史上的几名女性:
伊藤润二笔下的《富江》、《我唾弃你的坟墓》里复仇凶手的作家珍妮弗;
时间再近一点,或许有人想到的是《猎魔人》里的叶妮芙;
《爱,死亡和机器人》里第7集〈天鹰座裂隙之外〉里制造幻觉现实的外星生物。
这些角色在作品中都同时带有性诱惑力与恐怖形象。
也不约而同将她们对付的对象瞄准男性以及权威。
这当然不是巧合。
《禁忌女孩》的基调与电影《七宗罪》相似。
环绕着人性的七种罪如傲慢、妒忌、愤怒、懒惰、贪婪及色欲等。
每一宗罪的背后都有故事,娜诺好比恶魔代表让人永劫沉沦。
娜诺在每间学校都是新来的转校生。
从她自我介绍的第一天到她离开时的最后一天,那间学校将不复原样。
她是由所有世代、所有类型的女性化身而成的女孩。
她的存在将在周遭的人群中产生骚动,使他们露出自己甚至也不认识的另一面。
有的人爱她,有的人想成为她,有的人想杀了她。
但不管如何结束,新的一集开始时,娜诺都会是新来的转校生。
那么娜诺究竟是谁呢?
为何可以让男生怀孕?为何能死而复生?团队在接受访问时曾提到。
她那把教人心寒的笑声令人有种莫名快感,诱发我们继续一集又一集探索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
娜诺是所有时代、所有类型女性化身的女孩,她的存在会使周遭的人产生骚动。我们想要娜诺是超乎现实的女生,泰国少有悬疑奇幻类型的作品,我觉得这个女孩适合搭配奇幻故事。
这一问题早在30年前就由澳洲电影学者克里德在电影中提起过。
1993年,克里德在她的著作《对恐惧的科学研究》,就从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克里斯蒂娃的“阴性贱斥”理论出发。
探讨恐怖电影中带有女性形象的怪物,如何与过往(男性)怪物的论述作出区隔。
她是女孩各种面向的化身,跟谁待在一起都会把他们的黑暗面吸引出来。
但那些人本身也都已经有不好的成分了。
例如那个外表看起来很好的老师,其实有很多的性侵记录。
于是他自投罗网成为猎物,一旦这个老师露出他黑暗的那面,就必须接受自己的报应。
娜诺的特别,恰如富江的特殊。
她们既有怪物般令人不适的能力或性质,同时却又无比美丽。
一开始,她们常常在男性凝视下被欲望控制,成为了父权秩序中的猎物。
但当她们身上被贱斥的特质展露,随即变成恐惧与危险的来源。
我因而酷爱娜诺对每一集必然出现的大笑的诠释:怪异、恶心、不自然。
她是魔鬼撒旦之女。
但这正是以表演呼应阴性怪物理论形象的范例。
恰如预告中提示——改编自真人真事。
这些事件都有真实社会事件为本,例如性侵女学生的男老师、将女同学当成猎物灌醉的坏心男生。
饰演娜诺的kitty在受访时也提到,每一集《禁忌女孩》都有部分的事实基础。
来自泰国的各式校园新闻。
“我个人对这些可怕的事情都曾发生在某人身上感到非常震撼。”她说。
其中,部分几集故事情节改编并不剧烈,与真实事件较为贴合,因而得以找出现实中的原型。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当娜诺把人类原罪无限放大便成为另类修罗场。
《禁忌女孩》里明显能感觉到教育制度存在分化,日渐走向精英化和不公平催化学生黑暗面。
每集的泰国学校都内藏着病态的游戏规则。
有的是追名逐利,有的是颜值当道,有的则是奉行金钱万能、贪慕虚荣……
每个故事隐晦地讽刺社会现实的病态。
泰国中小学生暴力问题达40% ,高居全球第2位,调查发现每年有近60万名学生在学校内遭受暴力欺压。
而且这个现象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一名泰国13岁男学生因为没有完成学校作业,而被老师体罚,强迫进行100次深蹲跳而死亡。
一名女大学生因为在啦啦队的舞蹈训练中出错,而被罚在酷热天气下跑圈,并且不被允许喝水。当跑至第8圈时昏倒,隔天早上在医院不治身亡。
在私立学校寄宿的11岁男童遭宿舍管理员以塑胶水管鞭打双脚致死。
而在泰国某网站上针对619名家长进行的调查,73%家长认为在特定的情况下,体罚是必须的,譬如在偷窃(63%)、欺凌(54%)、暴力(51%)等情况。
此外,调查也显示,47%的家长赞同让老师执行体罚。
而在赞成校园体罚的家长群里,也倾向于在家中采用体罚。
此外,与母亲相比,父亲更赞同校园体罚。
所以有听过泰国网友说,看完这部片就知道泰国校园里是什么样子了……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都听过无数的道歉。
若我们犯了错,就会道歉,但我们仍会犯更多错。
或许,道歉就是代表下一次仍会犯错。
这听起来挺讽刺的。
第一季第1集
泰国最古老的男子中学之一,被誉为“总理摇篮”的玫瑰园中学。
一名教自然科学的s姓老师在2016年被揭露与数名未成年学生发生关系。
并将影片发布在其推特帐号上。
s老师的帐号开设于2014 年,至删除为止共有五万名追踪者。
事件爆发时,他的帐号被平常仅发布搞笑内容和校园新闻的校内脸书专页发现并转贴,同时流传出一些影片截图。
其中一张截图还包含说明s老师与学生在课后课程中性交的动态文字。
校方事后证实这个账号属于老师,宣布将他停职,但表示进一步处置要等待司法调查。
该老师否认张贴这些影片的链接及截图。
不过,他承认曾经在网上与未成年男生援交,但并不是书院中的学生。
而事件爆发之后,也确实没有书院的学生表示自己是受害者。
最后,s老师在2018年因未成年性交易被起诉。
第二季第3集
2010 年,16岁的泰国富二代,绰号praewa。
在无照驾驶的状态下冲撞一台泰国法政大学的校车,造成9名学生死亡。
然而,事后praewa只是受到138小时的社区劳动惩罚。
直到2019年,9位死者的家属依然表示他们从未收到适当的道歉。
一名在车祸中幸存的女学生表示,车祸后他只和praewa说过一次话。
她坐在轮椅上,说话的都是她妈妈。她妈妈叫她道歉,她就说我很抱歉,然后她妈给了我一盒蛋糕、拍了一张合照。后来,护士跟我说praewa本来是用走的,但到医院的时候要了一台轮椅来坐。
这个富二代如今改了名字,当记者询问praewa的家人是否向受害者道歉,得到的回应是“她已经受到她应得的惩罚。”
第二季第3集的标题名字是“米妮和四具尸体”,正是仿拟当初新闻报道此事件时的新闻标题。
第二季第5集
这一集的标题为“长幼,秩序,传统,团结,精神”五个字首开头的简称。
同时也被用以形容在泰国校园之间要求菜鸟遵守或执行的所谓的“新生传统”。
2019年,一名15岁的学生在曼谷的一所寄宿学校内被三名学长重踢之后昏迷。
新闻表示,该所学校的传统是被围踢三次之后,就可以收到一个象征不同阶级的特别手环。
但这名学生在昏迷两天之后抢救无效逝世。
当时的媒体报道,警方只约谈了十名目击者,也没有公布任何调查报告。
最后,三名施暴者只有一名被拘留。
第二季第6集
网上流传着一张清单,据传是泰国一所知名的女子寄宿学校的学生生活规范。
单上有各式各样的违规行为,触犯行为会让学生遭扣20分。
其中,包含使用电话或电脑和学校外的人联系,竟均属违规行为。
事件爆发后,泰国网友在网上发表相关动态,来嘲讽对这所学校的不满。
而在影集中,老师用老虎钳子拔掉娜诺舌头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影射去年在泰国暖武里府一所幼儿园老师体罚8名学生的事件。
第二季第8集
去年,一名泰国单亲妈妈为生病的儿子在线上募款,获得31万美元。
但随后被指控她对自己两岁儿子下毒来换取网友同情。
警方随即介入调查,并发现该孩童确实没有任何疾病,但有摄入毒药的迹象。
该家长随后被逮捕,并证实强迫儿子吞下漂白剂。
她的孩子也被送往育幼单位保护。
从这些故事与相应事件之中,我们轻易可以发现,人性对秩序的认知与实践,并不一定与正义的概念相称。
同时,个体建立主体性的途径,不少建立在或实或虚的暴力之上。
为了建立权威与阶级认同,不惜透过痛打菜鸟的方式来稳定制度;
为了让学生便于管理,不惜限制她们最基础与他人对话的自由。
中文翻译为“禁忌女孩”来呼应原影集中的设定,意外地贴合娜诺的角色象征。
她必须是一个系统外的存在。
或者至少是与整个系统之间有异质性的个体,映衬她在封闭制度中不合理处的形象。
除此之外,作为转学生,她有时也会转而变成体制内成员锁定的不合群对象。
努力将她收编、迫使她屈服,并在失败时尝试强制将她消灭。
娜诺的“不死之身”,掩藏的其实是现实世界中无数的“已死”。
那些受害者们没有超能力,也不是撒旦的女儿。
他们就这样确确实实地被体制与群众消灭了。
每一次娜诺的复活,背后都暗示着一次受害者的消失。
玩笑话说“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却正是《禁忌女孩》里所揭示的现实世界。
而娜诺,作为那个“应该要被解决的人”,却没有人能解决得了她。
这让我见识到她作为阴性怪物与其他怪物的差异性与双面性。
观影时,我们一方面是身处在体制之内的凡人,是娜诺要抵抗的群体。
另一方面娜诺却如同超级英雄般展演我们内心中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观众在服膺体制与破坏体制之间游移,时而恐惧,时而快意。
也因而我们对娜诺又爱又恨。
在恐怖电影里,圆满结局是人类清除了怪物,重新恢复了日常秩序。
然而,《禁忌女孩》里负责“清除”的是怪物。
而她要清除的也非怪物,而是“本来就如怪物般吃人的日常”。
娜诺的反击手法之恶心残暴,不只反映我们对正义的想象。
同时也指着观众的鼻尖,提醒我们也是秩序之恶的一份子。
我们亦为了建立自身的位置或日常的稳定,施行或无视、遵守或加乘排除的暴力。
但说真的,所以谁才是怪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