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如果,你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犹豫不决;
如果,你不确定丧偶式育儿是否可行;
如果,你在为没有教育好孩子而自责;
如果……
只要你处在为家庭焦虑的状态,你都需要读一读《母性光辉》这本书。它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作者是一位母亲,名叫琳达。
琳达从读中学起就把生儿育女作为自己的使命,儿子萨姆出生后,她从职场回归家庭,全心全意教育萨姆。
但最终的结局却发人深省。
儿子成了瘾君子
萨姆在幼年便被查出有听力障碍、多动症等多种疾病。琳达为了帮他矫正,陪他去看各种医生、专家咨询、治疗;但他到小学4年级时都无法适应学校生活,琳达又为他转学,一转再转。
8年级的时候萨姆接触了大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变成药物依赖者,再后来沉迷于毒品,进而买卖毒品。
琳达又找到一位干预专家,在他的建议与安排下,琳达找来14位萨姆生活中的人,来帮萨姆戒毒、醒悟,但效果甚微,萨姆时好时坏。
成年之后的他时不时地与家人失去联系,有时他可以正常地工作、恋爱、遛狗,但他还会在吸毒——被抓——入狱——出狱之间循环往复。
女儿险些心理不健康
在萨姆10岁的时候,琳达第一次在家里对着萨姆尖叫,她无意中瞥了一眼6岁的女儿夏洛特吓得躲在角落里,浑身颤抖着、无声地流泪。
夏洛特8岁时,琳达偶然地发现女儿的头顶出现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光秃,儿科医生告诉琳达,孩子患上了“拔毛发症”,原因是过度焦虑。
她身心俱焚
为萨姆的奔波、焦虑,让琳达的心理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创,她的身体和心理都开始出现问题。
她时常情绪失控,对着孩子大吼大叫,甚至载着孩子时出现车祸。她已极度焦虑,在崩溃的边缘。
她患上了幽闭恐惧症,随时都会发病,为此,她某年的圣诞节在康复医院中度过;她不能独自待在家,为此,她又养了狗,经常对着它流泪倾诉;她的身体各部分都会时不时地疼痛,但查不出原因。
为了康复,她定期去见心理医生,按她的建议进行治疗;她不定期参加一些疗愈项目,做冥想、演讲、分享等,努力治愈自己;她参加能量治疗。
琳达的遭遇令人震惊,我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自己后背发凉,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的生活如此糟糕?
带着问题,我重读了这本书,把它抽丝剥茧,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丧偶式育儿
从萨姆出生起,琳达的老公斯图尔特都基本不参与,当萨姆查出有问题时,琳达多次试图与他沟通,但他次次托辞,有时说要和朋友聚会,有时说要去运动,还有时会说晚点再聊。
婚姻内,他总说琳达管得太多,两个人离婚后,他更加肆无忌惮,不但完全拒绝与琳达的合作,而且纵容萨姆的错误行为。
琳达找了专家来治疗萨姆,专家要求父母全程参与,但斯图尔特以有约会为借口拒绝;琳达找医生给萨姆开药,医生因为斯图尔特的缺席而拒绝。
斯图尔特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将琳达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把萨姆也因为无药可医、无专家可咨询,生活长期处于混乱之中。
被原生家庭的信仰掌控
她的母亲早婚,因此她也选择早婚。
她的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上总是能达成一致,而且他们的权威不容挑战。琳达一直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的婚姻、家庭,但当琳达发现自己的老公很难沟通,孩子很难管教时,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此她对婚姻、家庭充满了积怨。
她的母亲从来没有大吼过,她对着萨姆尖叫一次便懊悔不已。
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时时刻刻在评判、审视她的每一个行为,但凡有一点不一致,她就会难过、痛苦。
错误的思想作祟
放弃自我
在萨姆出生后,琳达的生活中没有了自己,只有萨姆。她放弃自己的工作、梦想,来兢兢业业地照顾萨姆。
她心中没有了自己,随意地便将自己的需求置于一边。她曾经报了景观设计课程,但发现与照顾萨姆有冲突时,她退了课。
她的眼中只有萨姆,萨姆需要转学,萨姆需要看医生,萨姆需要专家的帮助。
长期的忽略自己的需求让她的内心荒芜。
母凭子贵
琳达将自己与孩子捆绑在一起,对萨姆充满了各种期望,萨姆就是她的一切。但当她接连不断地收到老师的投诉信,萨姆一次次极差的考试成绩时,她内心感到无比的失望与无地自容。
她从不主动向别人谈起萨姆,即便别人问起,她也会闪烁其词或者借故逃离。
不放手
从萨姆入学,她就不断地为他收拾烂摊子。他丢三落四时,及时给他送东西;担心他所在学校的学生太优秀,打击他的自信,为他转学;每次萨姆出现状况,她都充满担心,担心他的前途与未来。
内心的空虚,羞愧,担心让她每天处在紧张之中,长期的紧张导致了她的焦虑,进而身心俱疲。
《母性光辉》中琳达的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孩子不该是母亲一人的责任,需要父母携起手来合作,步调一致去行进;我们的家庭成员与原生家庭本就不同,生活的模式不可能完全相同,不要苛求自己的生活完全复刻父母的;孩子、父母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自己,自己才该放在首位。
尽管琳达的生活因为孩子变得一团糟,但她仍在积极、努力地生活:“每当日出的时候,我都会打开收音机,找到一首最喜欢听的歌,迎接崭新的一天”。
不管我们孩子面临的状况多么的棘手,
不管我们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多么的紧张,
我们每天都该做一些想做的事,因为我们自己才是最需要被自己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