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德国蓝光版封套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迷恋上一种被称为“好莱坞情节剧”的类型电影。“情节剧”在准确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综合了戏剧和音乐的叙事类型,但有时又被仅描述为一种“通俗的浪漫故事”。
这类情节剧常常对20世纪50年代妇女在职业和家庭责任间的矛盾做出反应,不过它们对女性角色命运的安排所做的安排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虽然女性角色往往仍被定型(当然始终是美丽和迷人的),不过却总是故事的中心人物。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中,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刚到威尼斯
当然在故事中情操高洁的女主人公总是受压于道德恶劣的不公平的社会环境或是在情爱关键时刻黯然神伤中抽身离去。
以此为代表的导演就是道格拉斯·塞克douglas sirk(1897-1987),他在1954年的《地老天荒不了情magnificent obsession》和1955年的《深锁春光一院愁/天堂所知道的一切/all that heaven allows》在这方面是杰出的代表作,同时也令简·怀曼jane wyman(1917-2007)在中年之时再度被好莱坞重用,由此掀起一批中年女星重新被好莱坞请回来拍摄电影。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中,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对威尼斯一切都好奇
《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是英国导演大卫·里恩david lean(1908-1991)所有拍摄的电影中,不是最有名的,但他将这部爱情剧处理得细腻、生动,颇为扣人心。那时大卫·里恩还没有拍出《桂河大桥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957)和《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1962)这样传世之作。
《夏日时光》根据亚瑟·劳伦特斯arthur laurents(1917-2011)的原创戏剧《疯狂的日子the time of the cuckoo》改编。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中,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享受日光浴
凭借此片,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07-2003)和大卫·里恩分别获得1956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导演奖提名。
出生于意大利的男演员罗萨诺·布拉兹rossano brazzi(1916-1994)有着意大利男子特有的英俊相貌和浪漫气质,而凯瑟琳·赫本的表演更是无可挑剔,她身材苗条,神情略显孤单,完美诠释了一个中年独身、爱幻想的美国秘书在威尼斯的一段苦乐参半的浪漫经历。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外景地,摄影师给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测光距
《夏日时光》在威尼斯实景拍摄,色彩浓艳,雕廊画栋,风景也有“shocking value”。导演、摄影师、女主角和观众,似乎一同被美景震惊了。不少手提摄影场景,可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之影响?大卫·里恩回忆当时的拍摄时说:在威尼斯拍摄昂贵,还因为要给当地商人赔偿,因摄制组吓跑了太多顾客。
凯瑟琳·赫本将这个保守的美国老处女诠释得相当闷骚。这闷骚劲在意大利的艳阳下显得尤为骚动、白化,种种躲避矜持看来都不过是欲迎还拒。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日本录影带版封套
在《夏日时光》中,凯瑟琳·赫本饰演的单身旅行者随剧情展开时,将她的孤独、寂寞、寻觅、无助、渴望充分表现出来,当面对情人时的猜疑、试探、慰籍、喜悦、甜蜜、满足、缠绵、手足无措、惊慌失落以及分手时的难以抉择、难分难舍、欲罢不能、果敢离去,都演绎的惊心动魄。
凯瑟琳·赫本曾这样谈到自己所演绎的角色:“她带给所有人快乐,而内心却在默默的哭泣。”她用成熟的演技刻画出这样一位保有一颗爱情心的女子。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中,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喝咖啡
她用眼神透露出内心的渴望,用笑容渗透出心中的苦涩。这是完全属于凯瑟琳·赫本的电影,也属于美丽的城市威尼斯,只有在这样美丽的风景下,人们才会相信奇迹。
凯瑟琳·赫本当时接受大卫·里恩的邀请出任该片的女主角时已经48岁。不少电影研究者认为,《夏日时光》是这位电影大师大卫·里恩最爱的作品。大卫·里恩曾告诉他身边的朋友,他在该片中的投入程度超过以往的任何一部影片。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中,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和罗萨诺·布拉兹rossano brazzi
由此可见,这部浪漫悠扬的艳遇经典爱情剧在他心中所占的地位有多深厚。
在威尼斯的艳阳下,空气中都是恋爱的味道,而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于是,一个如此拘谨而又落落寡欢的美国单身老女人却也势不可挡地邂逅了风度翩翩的意大利帅男——这是经典的威尼斯式的相遇。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里交织密布着蛛网般的运河,河道又切割出上百座小岛,岛与岛之间也永远架起数不完的石拱桥,在桥下还时时穿梭着悠来荡去的贡多拉gondola。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中,罗萨诺·布拉兹rossano brazzi带着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游海
从此,他们在每一个转角、每一条小道、每一个街头咖啡座不断相遇,仿佛一切都已是命中注定。其实,倘若不是在威尼斯,倘若不是在这样生而浪漫的城市氛围里,一段这样的邂逅终究又能意味着什么呢?
难怪有人早就断言:威尼斯是专为“迷失”而设的水城,蜿蜒曲折的水巷倍加撩动如水的情怀,一切的邂逅在这里都预先蒙上了玫瑰色的雾霭,人们心照不宣地沉溺着,彼此包容和放纵着,宛如共同漂浮于一个春水碧波上的梦。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中,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和罗萨诺·布拉兹rossano brazzi
当凯瑟琳·赫本得知罗萨诺·布拉兹已婚有一子并且在之前的交往中亦有谎言,她的保护壳战胜了他们那些快乐的花前月下、罗曼蒂克的情景。
欺骗而致的愤怒,失落与伤感让她好不容易敞开的心扉又回到了先前的闭合状态。倒是罗萨诺·布拉兹一席话惊醒了她:“你期待的是一个英俊、富有、最好还未婚的男人,但可惜你失望了,我只是一个做生意的小商人,并不英俊、富有,而且还结婚了。但我是个男人,你是个女人……你头脑中有个声音,安静点,让它发生,我想让它发生。”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美国dvd版封套
面对罗萨诺·布拉兹的直白,凯瑟琳·赫本反而无措起来,她的保护壳慢慢褪去,她的倔强也慢慢缴械投降。不知道是威尼斯的风光催生这一切,还是电光火石般的一见钟情。何必苦苦追索呢?威尼斯这么迷人,旅行的艳遇也很美好吧。
最美好的时光总是不知不觉就过去的,她是威尼斯的过客,而非归人,在已经渐渐开动的回程火车上,她看见远处的他正飞奔而来。他追着火车跑,试图将手中她最爱栀子花交至她手中,火车驶离,他们伸向对方的手在空中打了一个恍然的折又回到了原位。没有再见的告别,保留着爱情的余香。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剧照
凯瑟琳·赫本在剧中的悲剧源于角色自身的性格弱点——懦弱。她入住威尼斯的一家小旅店后,和热情好客的旅店老板娘很快熟络起来,当老板娘邀她参加聚会时,她却拒绝了。
本来,一个旅客来到一个新地方,参加当地人的聚会是了解当地生活的最好机会,她却没来由的拒绝了,理由便只能是她的懦弱性格。她是懦弱的,总是害怕新事物,常常蜗居在个人的小天地里,独自咀嚼孤独和凄凉。她也渴望友情和爱情,却总在一个安全的范围里。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剧照
所以,她在威尼斯的唯一朋友是一个流浪的当地小男孩。这是她的性格特征的最好证明,因为天真无邪的小孩子总是安全的,可以放心大胆的交往。即使在和罗萨诺·布拉兹交往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她的懦弱性格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阻碍了她的表达,要不是罗萨诺·布拉兹的勇往直前,他们之间的爱情也许永远只能处于摇篮中。
爱情的阻碍条件是有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有时空、民族、门第、个性、健康、收入、身体等等,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成为爱情前进的绊脚石。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剧照
然而,懦弱性格之成为爱情的绊脚石却是《夏日时光》的重大发现。这个障碍是如此之微小,又是如此之有力,它有力到毁灭起来之不易的爱情时是同样的干脆利落。
生命可贵,爱情同样可贵。《夏日时光》提醒我们注意生命中某些重大悲剧的发生是由一些细小因素引致的。有情人最终只能交错而过,故事以一丝遗憾的收尾。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法国专刊封面
大卫·里恩之前他也导过相似的作品《相见恨晚brief encounter》(1945),而意大利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1901-1974)拍摄的由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1920-1966)与詹妮弗·琼斯jennifer jones(1919-2009)主演的《终站stazione termini》(1953) 也是和《夏日时光》情节类似的作品,大概欧洲人更偏爱这种凄凉哀惋的结局。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外景地,导演大卫·里恩david lean在广场上的摄影机旁边
《夏日时光》与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1993)的《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1953)也有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发生在意大利,都是描写没有结尾的故事,但如果《罗马假日》中有喜剧的成分,那《夏日时光》则充满淡淡的忧伤和愁绪,让人细细品尝,回味无穷,影片摄影迷人,穿插圣马可教堂和广场,叹息桥等许多风景名胜,一直回响不断的主旋律《旅情》这首歌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中,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送出离别之吻
凯瑟琳·赫本在自传中专门谈到这部电影:“我想大家都很习惯我经常饰演独立的女人,但在真实世界中,自给自足的我对浪漫毫无招架之力。《夏日时光》在威尼斯拍摄时,我有机会与一位出色的导演大卫·里恩合作,他有说故事的天分,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合作得很愉快。”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中,正是这个镜头让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的眼睛终生炎症
据说凯瑟琳·赫本在拍摄《夏日时光》时,因剧情需要必须掉进威尼斯大运河,在拍摄掉下大运河这场戏时,有一些脏东西进到凯瑟琳·赫的眼睛里,导致她的眼睛终生都有炎症。
曾有人问凯瑟琳·赫本,为什么她在电影中老是流泪?凯瑟琳·赫本给出解释:“在这部影片中我有一个落入运河的场景,威尼斯运河的水严重污染,让我的眼睛受到严重感染。我真的不该坚持自己上场,太愚蠢了。”
电影《夏日时光/艳阳天summertime》(1955)日本版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