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友(心系远山)
鬼门关——亲历中华名关(26)
鬼门关,在中华名关中,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名字。但作为一个名关爱好者,也是令我向往的名字。
鬼门关,别名天门关。地处广西北流和玉林两市之间、六万大山与大容山交接之处。
“两峰对峙,中成关门,其间不过30步”。
又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的潮湿环境,古时瘴气滋生,蚊虫鼠蚁繁多。夜里往往被一团白雾笼罩,鸦雀悲鸣,若经此处,犹如鬼门。
在古代,这里是中原通往钦、廉、雷、琼和交趾地区的一条必经之路。与其它雄关漫道、兵家必争的险关要隘不同,自汉到宋的统治者一直把它作为谪配罪徒之地。如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文学家苏东坡被贬海南,都是从这里经过的。李德裕经此到海南后,忆及这里的环境荒僻和旅途的艰险,曾写诗一首:
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
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
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也曾专门到此考察,并记载于他的《徐霞客游记》:
鬼门关在北流十里,颠崖遂古,两岸相对,路经其中,谚所谓“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言多瘴也。”
明德5年(1430年),时人于山东侧石壁上,凿刻“天门关”三字。
324国道,我就是寻其右侧找到鬼门关遗迹的。
现在的鬼门关怎么样了呢?我决定到鬼门关前走一遭。
12月28日,由海南岛登陆后,便直奔广西玉林。自玉林搭车沿宽阔的324国道前行,约20公里至北流县甘村,司机指了一下右侧的一处山丘说,“就是那里了”。
一边是宽敞的公路,一边是低矮的山丘,哪里有鬼门关的影子?
为了一探究竟,我决定先在路边的一家饭店就餐。在店内我问了一位长者,他抬手向公路右侧的杂草和松林的深处指了一下,说“就在那里!”接着打开了话匣子:“我小时候听老人说,以前关上的山洞里有几缸银子,谁都可以拿,但只能在里面玩,谁也拿不出来。”还听说“以前山上有只石鸡,每到拂晓就叫。一次一位国民党军的连长行军到此,听说后便于拂晓前向山上放了几枪,从此就不叫了。”
年轻的老板娘也说:“刚到这里开饭店时,一听到鬼门关的名字就害怕。现在经常有游人到这里寻找鬼门关的遗迹,我只是告诉他们大致方向,但我从来没上去过。”
饭吃完了,再问一下去鬼门关怎么走,他们仍随手一指一一“就在那里!”
这是由324国道通往鬼门关的小路,需仔细辨认。
看来人们对鬼门关还是有点讳莫如深。
我只能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沿公路的右侧边沿向前走。边沿是水泥路面的沟槽,沟槽外面是沾满灰尘的杂草,再外面是松树林。往前看去,没有岔下去的小路。
我心中无数地往前走着,大概在500多米处,偶尔发现了沟槽外的草丛中有人走过的痕迹。赶紧跳过去走上边坡,松林中出现了一条小路,沿小路往前走,是一片坟墓,走过去不远,便看到了边上一砖砌的标志碑。仔细看,上面是:
北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门关
1985年10月18日立
真是有点庆幸,但也有点后悔当时问路时,没问“天门关”而问了“鬼门关”,以至引起人们的不悦。
鬼门关,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经过这条林间小路,便可看到下面的标志碑。
沿标志碑下得小路继续前行,出松林,又走了一段不是路的路,不远处是一座山丘。走向山丘的半腰,来到一裸露的岩石下,有一山洞,洞外一突出的部位上一一天门关,三个大字,赫然在目,但边上的一处小字却因历史久远,漫患不清了。
查资料,“天门关”三字,开凿于明代。那处小字是一首诗:
行行万里度天关,天崖遥看海上山。
剪棘摩崖寻旧刻,依然便拟北流还。
遥看天门关
近看天门关
天门关处的小字石刻
沿天门关往上,可到达不高的山峰,应该就是当时“两峰对峙”中的一峰。但脚下全是乱石,没有上山的路。
很显然,曾经的鬼门关已名存实亡。
当时“两峰对峙”中的一峰,早已被夷为平地(可能是在修公路时),而眼下的这一峰,也已面目全非。
所幸的是“鬼门”早已变通途,人们再也不用谈“鬼”色变了。
2017.12.28游览、2022.12.9 整理
作者简介: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莒县人,1970年11月入伍,1984年1月军转工,中铁14局退休。
编辑:李勋修/尤宝清《青烟威文学》编辑部
战争片鬼门关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鬼门关剧照,鬼门关hdbd高清版,鬼门关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鬼门关》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