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儿子在小区玩耍,和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发生矛盾,争吵间,男孩竟说:“你知道吗,《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不满十四岁,杀人都不会判死刑。你信不信我现在就敢拿刀砍你。”当儿子向我转述这番话,我感到挺可笑,也挺无奈。现在普天之下的青少年都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里有这么一道免死金牌,不知道该对此感到高兴,还是悲哀。
我一直都不明白,这条法规究竟保护的是谁。
犯下杀人恶行的少年免死,说是要保护他们,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可是无辜的受害者又有谁来保护?受害者家属要的公平、正义又去何处寻找?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有追悔的机会。一条法律以这个人的生命以及其家人终生无尽的痛苦作为另一个人试错的垫脚石,这公不公平??
这让我想起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
长峰十五岁的女儿在看完烟火大会后彻夜未归。几天后,尸体在荒川下游被人发现。正当长峰和警方都没有任何头绪时,他接到一个密报者的电话,知道了凶手的姓名和住址。长峰潜入凶手家,看到了女儿遭受凌虐侮辱致死的录像。这个悲愤的父亲,以头触地,发出野兽般的号叫。颤抖着关掉录像,长峰给警方寄去一封信:“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要复仇。复仇完,我会立刻自首。”
谁会先找到凶手?警方和长峰之间展开了一场角逐。最后父亲将仇恨的枪口锁定戕害女儿的凶手,终究没能扣动扳机。故事终结于一场为了阻止即将进行的杀戮而进行的杀戮。
读完这本书,我翻出了《嫌疑人x的献身》的最后一句话:石神继续嘶吼,草?觉得他仿佛正呕出灵魂。
我觉得这句话可以完整表达我当时那种无以复加的愤怒。
什么是公平正义?该由谁来惩罚凶手?
无论如何,一条法规,即使不能保护到所有善良守法的普通人,也不应该沦为作恶者肆意妄为的心理支撑。
你能否回答东野圭吾的灵魂之问:这不是事不关己的事,某一天你或许就会成为书中的主人公。那时,你手中的刀刃会指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