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0影院
  • 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爱情片
    • 科幻片
    • 恐怖片
    • 战争片
    • 喜剧片
    • 纪录片
    • 剧情片
  • 电视剧
    • 国产剧
    • 香港剧
    • 欧美剧
    • 韩剧
    • 台湾剧
    • 日剧
    • 泰剧
  • 综艺
  • 动漫
  • 留言
播放记录
在荒丘上狩猎

在荒丘上狩猎 豆瓣评分:5.4

全8集
  • 分类:韩剧
  • 导演:萩生田宏治,权野元,毛利安孝
  • 地区:日本
  • 年份:2022
  • 语言:日语
  • 更新:2024-04-16 19:18
报错 收藏
  • 在荒丘上狩猎是由仓科加奈,久保田纱友,竹财辉之助,丸山智己,平山浩行,高桥英树主演的一部韩剧。虎年将至,春节恰逢冬奥,冰嬉 绵延,别有生趣。而说到今年的生肖——虎,更是有些掌故。虎,猫科掠食动.. 更多

在荒丘上狩猎剧情介绍

虎年将至,春节恰逢冬奥,冰嬉 绵延,别有生趣。而说到今年的生肖——虎,更是有些掌故。虎,猫科掠食动物,听力敏锐,目力强能夜视,犬齿能撕咬,爪牙可伸缩,四肢有力且通水性,毛皮橘黄缀有黑色条纹,善于隐蔽于丛林。因双目上方有白斑,前额有黑条纹,形似“王”字,故被称为百兽之王,图腾崇拜由来已久。

虎文化漫谈"

十二生肖,虎列第三。古往今来,虎文化源远流长。看形,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兽面,殷商青铜器雕刻兽面,均似白虎。谈字,“虎”字可追 溯至殷墟甲骨文,写法恰如虎形,至今仍觉其势。自汉代以后,虎逐渐成为民间保护神,有驱邪祈福之功,并有延展之精神。


虎之勇


虎的形象威风八面,自古军旅便取其勇武之义。《周礼·夏官·序官》曰:“虎士八百人。”虎士,即勇猛如虎之战士。《三国志·魏书·许褚传》有云:“诸 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唐代诗人李白诗作《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虎士秉金钺,蛾眉开玉樽。”


除虎士外,虎将,亦有此义,且流传更广。《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称,王莽曾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后遂以“虎将”特指英勇善战的将士。《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言:“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李白在《赠张相镐二首》有云:“虎将如雷霆,总戎向东巡。”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道 :“关云长乃世之虎将,非等闲可及,恐事不谐,反遭其害。”


除了虎士、虎将,统帅手中常握有虎符以调兵遣将。虎符,即兵符,乃以金属雕出虎形。春秋战国时期,虎符为铜制。一符剖为左右两半,背刻铭文,右半存于朝廷,左半交地方统帅,使用时两半相合,即为“符合”。专符专用,一地一符。《史记·魏公子列传》曾有信陵君窃符救赵之典,后郭沫若以此创作话剧《虎符》。随着时代演进,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及尊卑亦有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讳虎(据《周书》《新唐书》记载,唐高祖李渊的祖父为李虎,故后世避之),改用鱼符、兔符、龟符。南宋时恢复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现有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等存世。


虎之威


除勇武外,虎,在文化中亦有暴烈危机之感。《礼记·檀弓下》记载夫子曰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足见暴政之患甚于猛虎。《晋书》《世说新语》引述“周处除三害”亦有此意。晋代干宝《搜神记》讲到“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此处凸显虎之威慑力,并介绍其别名大虫。宋代《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这便是谈虎色变的由来。


前面介绍,唐代讳虎称大虫,沿至宋代。古人以虫泛指一切动物:飞禽为羽虫,走兽为毛虫,龟贝为甲虫,鱼蛇为鳞虫(蛇作长虫),人、青蛙和蚯蚓为倮虫。五虫对应五行。老虎属毛虫类,乃兽中之王。


在《水浒传》中,像武松打虎,打的是吊睛白额大虫,梁山好汉竟有12人绰号与大虫有关,如“母大虫”顾大嫂、“病大虫”薛永等,就连东京刁难杨志卖刀的地痞牛二也自称“没毛大虫”。这便是纸虎,即色厉内荏、外强中干。毛泽东曾对美国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他眼中,真正强大的力量不属于反动派,而属于人民。所以,我们才会有《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的打虎篇章。


虎之御


虎的别名很多,虎形器物则更传神。《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白琥礼西方”,其中,白琥,以虎形作器,为礼玉“六器”之一。东汉应劭《风俗通·祀典》称:“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东汉于吉《太平经》亦提到,“多畏之者,名之为虎”。可见,汉代已认为虎器有驱邪镇定之用。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汉诛梁冀,得一玉虎头枕,云单池国所献,检其颔下,有篆书字。云是帝辛之枕,尝与妲己同枕之。是殷时遗宝也。”


庙堂视虎枕为辟邪之物,民间亦有共识。虎头枕刺绣,仿虎之形状缝制,分为双头虎、人面头虎、虎头鱼尾等,寓意吉祥平安。如山西等地有送虎枕的育儿风俗,既是枕头,又是玩具,以示祝福。唐代勇士戴虎冠,李贺《荣华乐》诗云“峨峨虎冠上切云,竦剑晨趋凌紫氛”,后来演变成为孩童服饰,像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等习俗,均表平安。成语虎头虎脑亦有此意。此外,端午节民间也有将艾草(彩绸)扎为虎形,称为艾虎,悬挂于门或佩戴于身,以避邪祛秽。宋代吕原明《岁时杂记》记载,“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宋代王珪《端午内中帖子词·太上皇后阁》云“钗头艾虎辟群邪”,说明它还是当时妇女的头饰。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写道:“五月朔,家家悬朱符,插蒲龙、艾虎,窗牖贴红纸吉祥葫芦。”陕西部分地区还有风俗:小孩满月,舅舅家要送去一只黄布老虎,进门,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寓意孩子长大如老虎般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中避免灾祸。


虎之战

虎是危险动物,但真的猛士敢于勇闯虎穴。见机者,参见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春秋时期鲁国卞庄子坐收渔翁之利。潜伏者,如施耐庵《水浒传》中的宋江,浔阳楼题反诗“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智勇者,参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中的“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班超遇难方显英雄虎胆。坚定者,如唐房玄龄《晋书·温峤传》所述“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若温峤不能说服陶侃,纠结或将延误战机。彪悍者,参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孙权之生猛,还被苏轼写入了《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归隐者,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云:“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卧虎藏龙,气场含而不露,不战而屈人之兵。


虎之韵


虎文化,于国内盛行,在世界传播。2004年,“动物星球”频道对来自73个国家的超过5万名观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老虎获得21%的选票,以1%的优势险胜狗,成为世界上最受喜爱的动物。


人们对虎的喜爱,或是安全语境下的优越感,一场权力的游戏。曾经的百兽之王,沦为一副装饰性的皮囊,便窥探出人性掌控的倨傲与狷狂。


有时会怀念曾经的巅峰感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在诗作《老虎》中写道,“猛虎,猛虎,火焰似的烧红。在深夜的莽丛,何等神明的巨眼或是手,能擘画你的骇人的雄厚?”(徐志摩译)布莱克将法国革命塑造成一个具有钢铁身躯、勇猛无比、战无不胜的精神之虎,实乃革命浪潮之礼赞。


英国作家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在《老虎!老虎!》中写道,“打猎顺利吗?大胆的猎手!兄弟,我守候猎物,既寒冷又长久。你捕捉的猎物在哪里?兄弟,他仍然潜伏在丛林里。你引以为傲的威风又在哪儿?兄弟,它已从我的腰胯和肚腹间消逝。你这么匆忙要到哪儿去?兄弟,我回我的窝去——去死在那里!”这一段就像雄风不再的挽歌,道尽了残酷与悲凉。41岁的吉卜林凭借“观察细致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和叙述很好”,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0年前,李安拍摄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老虎的意象耐人寻味。是兽性与恶?是另一个自我?还是恐惧与绝望本身?最终他拥虎入怀,不与己争,人生自洽。


最后,让我们以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siegfried sassoon)的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经典诗句作结语。他写道,“in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诗人余光中将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与诸君共勉!(杨宇良)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2年第2期



  • 播放列表
  • 1080
排序
  • 第01集
  • 第02集
  • 第03集
  • 第04集
  • 第05集
  • 第06集
  • 第07集
  • 第08集
  • 剧情介绍

    虎年将至,春节恰逢冬奥,冰嬉 绵延,别有生趣。而说到今年的生肖——虎,更是有些掌故。虎,猫科掠食动物,听力敏锐,目力强能夜视,犬齿能撕咬,爪牙可伸缩,四肢有力且通水性,毛皮橘黄缀有黑色条纹,善于隐蔽于丛林。因双目上方有白斑,前额有黑条纹,形似“王”字,故被称为百兽之王,图腾崇拜由来已久。

    虎文化漫谈"

    十二生肖,虎列第三。古往今来,虎文化源远流长。看形,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兽面,殷商青铜器雕刻兽面,均似白虎。谈字,“虎”字可追 溯至殷墟甲骨文,写法恰如虎形,至今仍觉其势。自汉代以后,虎逐渐成为民间保护神,有驱邪祈福之功,并有延展之精神。


    虎之勇


    虎的形象威风八面,自古军旅便取其勇武之义。《周礼·夏官·序官》曰:“虎士八百人。”虎士,即勇猛如虎之战士。《三国志·魏书·许褚传》有云:“诸 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唐代诗人李白诗作《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虎士秉金钺,蛾眉开玉樽。”


    除虎士外,虎将,亦有此义,且流传更广。《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称,王莽曾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后遂以“虎将”特指英勇善战的将士。《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言:“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李白在《赠张相镐二首》有云:“虎将如雷霆,总戎向东巡。”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道 :“关云长乃世之虎将,非等闲可及,恐事不谐,反遭其害。”


    除了虎士、虎将,统帅手中常握有虎符以调兵遣将。虎符,即兵符,乃以金属雕出虎形。春秋战国时期,虎符为铜制。一符剖为左右两半,背刻铭文,右半存于朝廷,左半交地方统帅,使用时两半相合,即为“符合”。专符专用,一地一符。《史记·魏公子列传》曾有信陵君窃符救赵之典,后郭沫若以此创作话剧《虎符》。随着时代演进,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及尊卑亦有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讳虎(据《周书》《新唐书》记载,唐高祖李渊的祖父为李虎,故后世避之),改用鱼符、兔符、龟符。南宋时恢复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现有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等存世。


    虎之威


    除勇武外,虎,在文化中亦有暴烈危机之感。《礼记·檀弓下》记载夫子曰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足见暴政之患甚于猛虎。《晋书》《世说新语》引述“周处除三害”亦有此意。晋代干宝《搜神记》讲到“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此处凸显虎之威慑力,并介绍其别名大虫。宋代《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这便是谈虎色变的由来。


    前面介绍,唐代讳虎称大虫,沿至宋代。古人以虫泛指一切动物:飞禽为羽虫,走兽为毛虫,龟贝为甲虫,鱼蛇为鳞虫(蛇作长虫),人、青蛙和蚯蚓为倮虫。五虫对应五行。老虎属毛虫类,乃兽中之王。


    在《水浒传》中,像武松打虎,打的是吊睛白额大虫,梁山好汉竟有12人绰号与大虫有关,如“母大虫”顾大嫂、“病大虫”薛永等,就连东京刁难杨志卖刀的地痞牛二也自称“没毛大虫”。这便是纸虎,即色厉内荏、外强中干。毛泽东曾对美国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他眼中,真正强大的力量不属于反动派,而属于人民。所以,我们才会有《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的打虎篇章。


    虎之御


    虎的别名很多,虎形器物则更传神。《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白琥礼西方”,其中,白琥,以虎形作器,为礼玉“六器”之一。东汉应劭《风俗通·祀典》称:“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东汉于吉《太平经》亦提到,“多畏之者,名之为虎”。可见,汉代已认为虎器有驱邪镇定之用。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汉诛梁冀,得一玉虎头枕,云单池国所献,检其颔下,有篆书字。云是帝辛之枕,尝与妲己同枕之。是殷时遗宝也。”


    庙堂视虎枕为辟邪之物,民间亦有共识。虎头枕刺绣,仿虎之形状缝制,分为双头虎、人面头虎、虎头鱼尾等,寓意吉祥平安。如山西等地有送虎枕的育儿风俗,既是枕头,又是玩具,以示祝福。唐代勇士戴虎冠,李贺《荣华乐》诗云“峨峨虎冠上切云,竦剑晨趋凌紫氛”,后来演变成为孩童服饰,像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等习俗,均表平安。成语虎头虎脑亦有此意。此外,端午节民间也有将艾草(彩绸)扎为虎形,称为艾虎,悬挂于门或佩戴于身,以避邪祛秽。宋代吕原明《岁时杂记》记载,“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宋代王珪《端午内中帖子词·太上皇后阁》云“钗头艾虎辟群邪”,说明它还是当时妇女的头饰。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写道:“五月朔,家家悬朱符,插蒲龙、艾虎,窗牖贴红纸吉祥葫芦。”陕西部分地区还有风俗:小孩满月,舅舅家要送去一只黄布老虎,进门,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寓意孩子长大如老虎般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中避免灾祸。


    虎之战

    虎是危险动物,但真的猛士敢于勇闯虎穴。见机者,参见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春秋时期鲁国卞庄子坐收渔翁之利。潜伏者,如施耐庵《水浒传》中的宋江,浔阳楼题反诗“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智勇者,参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中的“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班超遇难方显英雄虎胆。坚定者,如唐房玄龄《晋书·温峤传》所述“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若温峤不能说服陶侃,纠结或将延误战机。彪悍者,参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孙权之生猛,还被苏轼写入了《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归隐者,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云:“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卧虎藏龙,气场含而不露,不战而屈人之兵。


    虎之韵


    虎文化,于国内盛行,在世界传播。2004年,“动物星球”频道对来自73个国家的超过5万名观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老虎获得21%的选票,以1%的优势险胜狗,成为世界上最受喜爱的动物。


    人们对虎的喜爱,或是安全语境下的优越感,一场权力的游戏。曾经的百兽之王,沦为一副装饰性的皮囊,便窥探出人性掌控的倨傲与狷狂。


    有时会怀念曾经的巅峰感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在诗作《老虎》中写道,“猛虎,猛虎,火焰似的烧红。在深夜的莽丛,何等神明的巨眼或是手,能擘画你的骇人的雄厚?”(徐志摩译)布莱克将法国革命塑造成一个具有钢铁身躯、勇猛无比、战无不胜的精神之虎,实乃革命浪潮之礼赞。


    英国作家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在《老虎!老虎!》中写道,“打猎顺利吗?大胆的猎手!兄弟,我守候猎物,既寒冷又长久。你捕捉的猎物在哪里?兄弟,他仍然潜伏在丛林里。你引以为傲的威风又在哪儿?兄弟,它已从我的腰胯和肚腹间消逝。你这么匆忙要到哪儿去?兄弟,我回我的窝去——去死在那里!”这一段就像雄风不再的挽歌,道尽了残酷与悲凉。41岁的吉卜林凭借“观察细致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和叙述很好”,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0年前,李安拍摄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老虎的意象耐人寻味。是兽性与恶?是另一个自我?还是恐惧与绝望本身?最终他拥虎入怀,不与己争,人生自洽。


    最后,让我们以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siegfried sassoon)的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经典诗句作结语。他写道,“in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诗人余光中将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与诸君共勉!(杨宇良)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香港秘密搜查官粤语 6分 2021
    香港秘密搜查官粤语
    徐㴓乔,陈汉娜,叶振弘
    甜甜廿四味粤语 0分 1981
    甜甜廿四味粤语
    张国荣,莫少聪,关之琳,倪诗蓓
    梦断银城粤语 0分 1992
    梦断银城粤语
    刘锡明,罗慧娟,王书麒,李国麟,麦翠娴,吴启明
    灿烂的遗产 7.5分 2009
    灿烂的遗产
    韩孝周 / 李昇基 / 文彩元 / 裴秀彬 / 郑锡元
    记忆 7.7分 2016
    记忆
    宋宣美,李星民,金智秀,李己雨,南多凛,李俊昊,朴真熙
    钱的化身 8分 2013
    钱的化身
    姜至奂,黄正音,金秀美,吴允儿
    熟女强人粤语 0分 2020
    熟女强人粤语
    胡杏儿,傅颖,吴家丽,吴千语,沈卓盈,陆诗韵,何珮瑜,栢天男,曾乐彤,朱栢康,陈逸宁,张沛乐,黄锦燊,黄恺杰,刘浩龙,孙佳君,吴文忻,彭敬慈,蔡宛珊,黎泽恩,陈
    沙漏情人 8.1分 1995
    沙漏情人
    崔民秀 / 高贤贞 / 朴相元 / 李政宰
    影片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播排行
    1数码宝贝第一季(普通话) 更新至第27集
    2美国人 HD中字
    3王者小卤蛋 更新至469集
    4白日焰火 HD国语
    5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更新至第26集
    6奇妙萌可第二季 已完结
    7山河枕 已完结
    8海洋奇缘2 HD
    9天地剑心 已完结
    10极速车魂第二季 已完结
    11率性而活 HD中字
    12白鹿原 已完结
    13武功山别恋 HD国语版
    14暗河传剧版 已完结
    15长安幻街 全40集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会员
    • 留言
    • 顶部
    美国人   白日焰火   欢乐集结号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熊出没之怪兽计划..   七十二家房客4   宝宝巴士启蒙音乐..   数码宝贝第一季(..   记忆   朱丽安娜与比尔 ..   熟女强人粤语   迪迦奥特曼(普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