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佛心禅语】 人的情绪,有两个极端:自卑与自傲。自卑与自傲是一体的两面,一 个人狂妄与自负的表现,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空虚与自卑。
鲁迅也曾指出,深入骨髓的病靠药是无法救治的,指的就是“自卑”。
就像首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芙蓉镇》中李国香一样,作为国营饮食店的女经理,她的出场就代表着一种“自卑”偏见。
因为自卑的人是不论出生,不论地位的,自卑是一种情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自己不如他人的认知结果。
01
自卑是产生偏见的沃土。
书中一开篇,就重点提到了“国营饮食店”,无形中把女经理的身份树的很高 ,与芙蓉镇赶集摆摊的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县委书记杨民高的外甥女李国香,像个旧时的镇长太太似的,挺起自己已经不十分发达了的胸脯,在圩场上第一次视察,就盯上了“米豆腐西施”的脸模长相,直观的认为“芙蓉姐子”的米豆腐摊子,是镇上惟一能和他争一高下的潜在威胁。
一个市井小摊贩竟然和国营店子抢生意?成功的把整个故事串联其中,整书可以说围绕“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这一情节极速发展。
听起来幼稚得可笑并且毫无道理,但在1963-1979年间那个左倾思潮泛滥,四清运动斗争不断的历史时期,又显得十分正常。一个自卑者人性恶的表现得以完美体现。
自卑的人,总是可怜到极致。
李国香本是县商业局的人事干部,县委财贸书记杨民高的外甥女,全县商业战线以批资本主义出名的女将。
正当她要被提拔为县商业局副局长时,和有家室的县委财办主任秘事不幸泄露。不仅失去了肚子里名不正言不顺的孽种,还被下放到芙蓉镇饮食店当经理。
期间又尝遍了多次酸甜苦辣咸的爱情滋味,结果青春不在,逐渐凋谢枯萎。
就像书中描写她的样子:原先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已经布满了红丝丝,色泽浊黄。眼皮四周爬满了鱼尾细纹,皮肉松弛……难道一个得不到正常感情雨露滋润的女人,青春就是这样的短促?
人一变丑,心就变冷。积习成癖,李国香在心里暗暗嫉妒那些有家有室的女人。
于是,急于成家的她在多次示好芙蓉镇粮站主任谷燕山后,却被一个一脸胡子拉碴的的单身汉嫌弃。
事业和婚姻的失败加速了她内心自卑的增长,肆意的偏见开始极速占据她的头脑。
02
自卑的人,往往拥有着惊人的破坏力。
当人有了偏见,就会先入为主,就不能正确的思考。
李国香嫉妒“芙蓉姐子”胡玉音的美貌,她嫉妒周围的人都在围着“米豆腐西施”团团转,病态的把所有的恶对准了胡玉音。
这种自卑的偏见在全书3次交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一次交锋是试探性质的,轻描淡写,以刚刚到任不久的李国香的短暂失败而告终。
不得不说李国香拥有着强大动力的偏见者。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失利的李国香迅速拉拢“运动分子”王秋赦,利用调查公厕木板上的反动标语入手,迅速站稳脚跟。
权力的膨胀,加速了第二次交锋的到来。
从1963年县商业局的一纸公文开始,李国香开始酝酿着更猛烈的风暴,相继打倒了胡玉音周围可能帮助她的人,包括她的丈夫,而胡玉音本人也被扣上了富农的帽子,家破人亡。芙蓉镇也从一个“资本主义的黑窝子”变成一座“社会主义的战斗堡垒”。
随着曾挂过破鞋,学过狗爬的李国香恢复“自己人”身份后,内心的自卑和阴暗再也无法压抑,将两人之间的第三次交锋推向了高潮,也将本书推向了高潮,得知胡玉音怀孕之后,恼羞成怒的她竟然变态地用铁丝将胡玉音正常发育的乳房穿起来,将他们夫妇彻底打进监牢。
人物往往代表一个时代的写实和缩影,时代通常又将人物的本性无限放大。
李国香那种渗透到骨子里、血液里、思想里的自卑,完全控制了她的思想和行为,终于像压抑的火山一样完完全全的爆发出来,摧毁了敢于阻挡它的一切。
03
自卑是一种认知,不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消失。
时间也是一条河,一条流着欢乐也流着痛苦的河,一条充满凶险而又兴味无穷的河。人人都在这条河上表演,文唱武打,红脸白脸,花头黑头。人人都显露出了自己的方言尊荣。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县冤假错案的平反昭雪,右派分子改正,地富摘帽,改变成分的工作戏剧性的落在李国香身上。
就是这个自卑偏见,凶残狂妄的李国香在书中又将调任更高的职位,拥有更好的人生。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嘲讽,也是作者的一个思考。
自卑是一种认知,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
也没有人想成为自卑的人,偏见的人。
愿所有人都能认识自卑,控制自卑,超越自卑,成为心态的主人。
愿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阳光之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