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的cromwell大街5号,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听每件物品讲个故事”,展览展出了400余件奇珍异宝,横跨5000年的人类文明史,汇聚世界各地的文化精粹,且其中不乏世间罕见的古老文明以及小众文明的文物。
| 明星展品互争奇 |
蒙古时期带嘴银制器皿 刻蒙哥可汗印 日本藏家私人收藏骷髅形香丸(1628年) 出处:国王詹姆斯二世等一件13世纪刻有蒙哥可汗印的银制器皿是展览的最大亮点之一。蒙哥可汗(1209年1月10日至1259年8月17日)是大蒙古国第四任大汗,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的长兄。他在位期间缔造了大蒙古国的鼎盛时期,为忽必烈最终建立元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器口上的一圈图纹以及突出的嘴部分上的兔子图案是典型的蒙古设计,然而嘴下本来有的银环部分已经丢失。据推测,此器曾经的用途是用来盛倒牛奶。相似的藏品在俄罗斯的冬宫博物馆还有两只,可以说是博物馆级别的藏品,不容错过。
墨西哥西海岸 占星师 公元前700年至公元300年一件银制头骨形香丸是另一大看点。此件香丸被推测可能为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1633年10月14日至1701年9月16日)的私人藏品之一。 该香丸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传承有序,从最初推测的拥有者国王詹姆斯二世,一直到1855年被bernal收藏,之后经由勋爵龙德斯波露(lord londesborough)收藏,辗转到了银器大藏家豪女士(mrs. how)的手中,最后被英国一名藏家纳为私人收藏。此件展品的核心是一件小小的头骨形制香丸,外面配有一组苹果状外壳,上面刻有铭文:“from man came woman, from woman came sin, from sin came death – 1628”(女人源于男人,罪恶源于女人,死亡源于罪恶 —— 1628年)。
其他重点展品还有被誉为私人藏品中最好的一组罕见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佳藏,一组巴克特里亚(中亚)地区的还愿塑像,一件“两千岁高龄的”墨西哥观星器等,它们都是此次展览值得仔细琢磨的展品。
| 有故事的主办人 |
印度河流域印章 公元前3000年 上面钤印着一只长着3个头的巨兽,刻有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古老文字巴克特里亚 海绿石女神匾牌 公元1世纪至2世纪此次展览的主办人oliver hoare是一位成功古董商。他于1967年加入佳士得拍卖行,并创立了伊斯兰艺术部门。1975年,其离开佳士得,并开创自己的事业。一直以来,hoare作为藏家以及博物馆的艺术顾问,活跃在中东、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地,包括科威特国家博物馆、贝鲁特nuhad es-said系列收藏(以伊斯兰金属工艺藏品著称),以及卡塔尔国家博物馆等。
西伯利亚南部 男子青铜像 公元前5世纪至前3世纪1994年,通过他的撮合,伊朗政府以德黑兰当代艺术博物馆中一幅威廉·德·库宁的《女人三号》作品为代价,成功从霍顿家族信托基金中收回“霍顿列王记”这一重要的波斯绘图手稿。hoare还出版了《大师们的肖像》 (portraits of the masters),成为第一本全面介绍青铜肖像的专业书籍;以及《沉默的管弦乐团》(the silent orchestra),一本关于伊斯兰乐器的图录。在2015年,他在伦敦市中心的菲茨罗伊广场举办了同名展览“听每件物品讲个故事”,吸引了超过1万名观众前来参观。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