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的最后一天。你今年的kpi完成了吗?终身大事进展如何?结婚了吗?什么时候要小孩?“孩子成绩怎么样?
”面对年底亲友们的夺魂“三连击”怎么回答?
答案是“不必着急”,今年完不成还有明年,在疫情之下,在整个世界经济大变局之下,我们的一切都已经足够努力。
尤其对于结婚、生孩子这件事,更不必焦虑。尽管近几年的中国人口出生率一直都在下滑,确实需要引起重视,但是也没有必要自己吓唬自己。
相反,新千年的10后,以及20后可能将成为最幸福的一代,也许5到10年之后,中国还将迎来新一波婴儿潮。养老也不用担心,2050年后中国将度过老龄化高峰,收入的增长和财政完全有能力支撑养老金的发放,社会化的养老机制也将得到普及。
为什么这么说?并不是为了给大家宽心。
因为只要把人口问题和老龄化问题放在历史经济发展的长河中和全世界的范围内来观察,其实目前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更何况,我们已经认识到了问题。
01 特殊情况 不必大惊小怪
首先从全球范围来讲,在疫情威胁之下,2020年、2021年,以及即将开始的2022年,确实是一个经济十分艰难的时期。不仅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出现下降,从2019年的10.48‰下降到8.52‰,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情况。
其中,2020年美国出生率创下自1979年以来的历史最低位,与2019年相比出生人数下降了4%。2020年的美国总和生育率(tfr)降至约1.6,同样创下了美国最低纪录。
就连印度这个几乎没有实施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在2020年也出现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据印度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印度的总和生育率(tfr)降至2.0,首次低于世代更替所需的2.1的水平。
人口增长下滑不仅是中国独有的问题。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在疫情之下,一大部分年轻人推迟了生育计划。尤其在中国,绝大多数孕产过程都是在医院的辅助下进行的。即使不考虑经济原因,面对疫情管控,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产检、一次又一次的核酸检测,以及可能的疫情传染风险,人们自然会做出推迟生育的选择。
在疫情最为紧张的2020年,选择推迟生育、甚至是推迟婚期,本就没有什么需要大惊小怪的地方。2020年中国出生率的大幅下降并不代表长期趋势。
02 历史惯性 恰好处于人口出生低谷
其次,从历史上来看,尤其是有数据以来的中国人口出生率变化其实本就极不平均,政策和经济因素对中国人口出生率变化的影响也十分显著。这使得中国人口出生量呈现出波峰波谷相互交替状态,并且波峰波谷之间的代际影响也十分明显,即人口出生高峰时出生的孩子,其下一代也将形成另一个人口出生高峰,反之亦然。
在1959年至1961年由于三年困难时期的影响,中国出现了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降之后,1962至1972年中国迎来了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随后就是1973年至1981年的生育相对低谷期(由于1983年开始全面推行独生子女政策,1981、1982年出现了突击抢生,人口出生率突然增长的情况)。
1982年到1996年中国迎来了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紧接着就是1997年至2004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几乎连续7年的下降,直至2005年才开始迎来至2015年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
但是,此时本应出现的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却被拉成了一条“水平线”。随着1972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1983年全面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峰值正在被逐渐拉平、降低。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育龄妇女第一胎生育年龄的推迟,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峰谷周期也正在被拉长。目前中国育龄妇女第一胎生育年龄已经从1995年的22.5岁延迟到了2019年的29岁。中国第一胎生育率已从2.8%下降到了2.4%。
在独生子女政策和经济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原本应该出现在2005年至2015年之间的出生率高峰已经变成了一条水平线,连续近1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维持在12‰左右。
如果按照周期,2015至2025年中国正好赶上了又一个人口出生率相对较低的时期。也就是当年1997年至2004年人口出生率连续7年下滑时期出生的“90后”“00初”的孩子们,他们如今恰恰成为了生育主力。尽管2016、2017两年受放开二孩政策影响,出生率出现了短暂的上涨,但随着“80后”人群补偿性生育二胎高峰的结束,2018年人口出生率再次出现下滑。
高峰削平,低谷自然也显得更低。因此,从历史上人口波动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国人口出生率进入下行曲线,其实也是正常情况,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口出生率将会出现长期、不可逆的持续下跌趋势。
只要经济持续稳定、政策持续向有利于人口增长的方向倾斜,中国人口出生率在未来几年实现稳定,并逐步回升,可能更是一种自然的趋势。
03 经济模式生变 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第三从经济上来看,人口多寡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兴衰、决定这个社会可能采取怎样的经济和资源分配模式。但是从短期来看,经济的繁荣和资源分配模式的转变则更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欲望。
动物尚有根据自然环境的优劣选择生育多寡的本性,人类更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选择生育的模式,是多子多福、还是少生优育,甚至干脆就选择不生。这虽然有着社会文化的影响,但是某种社会文化的形成,其背后也是经济模式的作用。
当自然经济占主导的情况下,一个孩子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传宗接代,更是一个家庭、宗族未来重要劳动力的增加。多子多福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和种族都曾经占据主流思想。
然而,当经济进入大工业化,尤其进入以高科技主导的自动化大生产时,一个孩子要想成为合格劳动力,往往需要20到30年的学习。无论是从金钱,还是从精力上,养育孩子所需的巨大成本,都使得生孩子变成了一件极不合算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即使孩子长大、学成之后,也往往还会脱离父母和宗族,进入大城市生活和工作,进而成为彻底脱离原有家庭的社会主体。在大城市几乎每个人都维持着“原子化”的生存状态。而且往往是越富有,越发达的国家,这种“原子化”的倾向越加严重。
你可能知道万里以外朋友的信息,但是对你家的邻居却未必了解,更多的只是维持着表面上的礼貌,以及所谓社区活动。在大城市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但同样也是孤独的。
因此,在现代社会,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感情上,乃至是生物的自然延续意义上,孩子能够带给人们收益和直观感受都在大幅下降。
简而言之,当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延续,一个家庭未来的重要劳动力时,人们自然倾向“多子多福”。
当孩子是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自然延续和社会意义上的未来希望时,人们自然会选择“少生优育”。
然而,当孩子已经成为了家庭的巨大负担,父母尚且艰于生活、前途未卜时,人们自然就会选择“推迟生育”、甚至是不生。
生育率下降是家庭化的生育、养育过程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尤其在社会化大生产越转越快的车轮之下,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之下,就连婚姻和家庭本身都面临着解体,生育率自然会降低。这也是大多数发达国家尽管生活富裕,但是生育意愿依然不高的根本原因。
更何况,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就业、住房、医疗、养老、996的加班……资本从方方面面榨取着人们的金钱与时间。包括网络游戏、娱乐节目也往往是通过“沉迷”设计,通过诱导、误导的形式在压榨你的业余时间,进而来为资本创造流量和利润。
04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具体到中国的情况,从中国人口出生率与gdp的曲线对比中,人口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2年至1976年,人口出生率和经济增长基本处于同步波动状态。面对重大的自然灾害和经济动荡,人口出生率会随经济形势出现快速波动,对于一般的经济波动则会产生滞后一至两年的反应。这也许恰恰反映了生孩子作为家庭的重要经济因素与经济预期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二阶段是,1976年至1999年,人口出生率对经济变化并不敏感,甚至往往走出相反的曲线。这一方面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生孩子作为家庭劳动力的需求正在下降,“少生优育”逐步成为了主流思想。
第三个阶段,则是主要发生在2000年至今,出生率的曲线与gdp的增长出现了明显背离的情况。一方面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是出生率的下降。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高速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就连中国农村也摆脱了“多子多福”的传统。
生孩子不仅已经与家庭劳动力的增加、家庭的未来收入的增加基本无关,相反,随着青年人结婚和养育子女成本的迅速增加,生孩子已经成为了家庭经济的巨大负担。
只不过当时正逢中国人口出生率的第三个峰谷周期,除了将本应发生的出生高峰削平之外,并没有在数据上出现生率大幅下跌情况。并且,随着2016年国家放开了“二孩”政策,相对富裕的部分80后家庭还释放了一轮“补仓”潜力,这也是2016、2017中国人口出生率出现短暂上涨的原因。
然而,随着2018年之后中国第三次人口高峰的消失,中国人口出生率马上就开始出现了下滑。
从人口出生率与gdp的长期数据来看,人口出生率的下滑的现象其实从2000年就已经开始酝酿。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简单地将中国目前遭遇的人口出生率下滑归结为短期经济增速放缓是缺乏数据支撑的。
可以这么说,造成目前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90后、00后不愿意结婚生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现代化之后长期积累的结果。
首先,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也是社会化大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次,这种情况既不是目前中国经济转型造成的,更不是造成中国经济下一步可能出现困难的原因。
一些观点将出生率下跌说成“洪水猛兽”“大难临头”这是不正确的,是人口与经济的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搞反了。
在面对重大的自然灾害和经济动荡时,人口出生率会迅速下跌,但是随着经济的好转也同样会迅速反弹。这种人口出生率的下跌不会对经济造成长期影响。
只有当人口趋势持续恶化,经济依旧不做出改变之后,这种人口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才能出现。但是,从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经济和国家政策对人口的影响则要比人口对经济的影响大得多。
只要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找到了造成问题的核心,就有时间也有能力改变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趋势。
目前中国政府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高质量经济发展、共同富裕,打击资本无序扩张、教育“双减”、房地产调控、保障房建设等一些列改革和措施,其实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之前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以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转变到以人民利益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平衡兼顾”的发展模式上来。
我们需要做的是使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相协调,抑制、平衡资本过于膨胀之后对民众生活的损害,对经济活力的抑制。
首先,在住房、医疗、养老、生育、教育、就业等方面,建立起一整套保障机制,确实降低民众的生活和养育下一代的成本,让大多数年轻人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住房,结得起婚、养得起孩子。
其次,要逐步建立一套分层竞争的市场机制。各种资本、各种行业、各个城市,以及城乡之间,劳动与资本之间,要建立规范的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和合理的利润分配结构。不能再继续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人才竞争模式、无限内卷商业竞争模式、赢者通吃的资本扩张模式、以及资本一家独大的劳资分配模式。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还懂得“四马分肥”的道理,即国家、劳动者、企业建设和资本股东之间的利益均衡关系。现在,我们没有道理不能摸索出更加成熟的利益分配机制。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国家政策的调整,新千年的10后,以及20后可能将成为最幸福的一代,也许5到10年之后,中国还将迎来新一波婴儿潮。养老也不用担心,2050年后中国将度过老龄化高峰,收入的增长和财政完全有能力支撑养老金的发放,社会化的养老机制也将得到普及。
因此,实在没有必要过于焦虑,一切都会好起来。
与其着急,还不如趁现在,赶紧去谈个恋爱、结婚、生子,或者多陪陪孩子。
综艺连招恋爱法第一季高清在线观看由6080影院整理于网络,并免费提供连招恋爱法第一季剧照,连招恋爱法第一季hdbd高清版,连招恋爱法第一季酷播在线播放等资源,在线播放有酷播,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多种在线播放模式,在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切换播放源。观看《连招恋爱法第一季》切勿长时间用眼过度,避免用眼疲劳,如果你喜欢这部片子,可以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一起免费观看。6080影院收集各类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二的网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