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圈中,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不胜枚举,然而真正受到观众热爱、颇具口碑的也只是屈指可数。《美丽人生》以喜剧式的幽默反映了二战时纳粹的的罪行,于感伤中不乏温馨;《拯救大兵瑞恩》堪称有史以来最真实和震撼的反映二战的影片;《钢琴家》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讲述了一位波兰钢琴家与德国纳粹军官的故事。
《巴顿将军》再次立足二战,看完后,不禁觉得这也是一部难得的作品。它是根据巴顿将军的经历而拍摄成的军事传记片。全篇紧扣主题,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生动地刻画出了巴顿的性格、脾气和内心世界,以史诗般的画面向观众展示的再现了战争中一个真实的巴顿。
影片带给我很多思考。首先是人物的刻画方面。巴顿堪称美国战争史上的“军神”,如何刻画人物便是很需要讲究的。在影片中,导演对人物的刻画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血肉丰满,既没有侧重于巴顿取得的成就,也没有偏向于他的过错,而是利弊皆有,点到为止,留给公众自己思考的空间。再次,作为一代名将,巴顿本身的成长历程也值得借鉴。他带兵的指挥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让人称赞。面对美军最初在北非的失败,50岁的他临危受命,严明军纪,很快便取得了胜利。他满口的脏话、暴躁的性格让人惋惜。他因殴打士兵、发表不慎重的和政治言论而导致了自己辉煌生涯的终结。最后,影片同样与其他美国影片一样,在情节中始终向外宣传和展示着“美国的精神”,颇有意识形态的渲染,其实这也算是美国电影的一个特色吧。